转至内销的发展政策,此时,台湾制茶工艺已发展百余年历史了。 「奖」出制茶好汉 与中国千余年制茶工艺相较,台茶发展的百余年历史看似短暂,但是经过日据、光复后现代机械科学化方法的注入,使得百年来台湾制茶工艺的发展,特别是特产的乌龙茶系﹙包种、乌龙、
铁观音﹚,呈现历史未有的新局。 詹勋华指出,一九七五年,以产制冻顶乌龙茶著名的南投鹿谷乡第一次举办全省优良茶比赛,第一名特等茶以每台斤四千二百元成交﹙当时外销的粗制茶一斤十二元﹚,重赏之下有勇夫,从此茶山竞相以烘焙、产制色香味俱全的精致茶为第一要务。木栅张协兴茶行的张智扬还记得当时「比赛茶」竞争激烈的情形。有茶农为了测验评茶人是否公平,故意将同一批制成的
茶叶分成两包,用不同名字报名,结果同列「特等」名次。有次用了三个名字,结果评审仍未被骗,分列三个「头等」。上述被茶农「挑战」的评审便是前农业改良场场长吴振铎,在一九八四年他退休以前,全省各茶区的
茶叶比赛,他都是最重要的评审之一。据说他评茶,
茶叶色香味外型之外,对毛茶制造过程,例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