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
茶叶的小壶,不建议大家用同一只手拿,因为「看起来不平衡,有不安定之感」。倒开水至小壶时,水注要拉得高度合宜,免得「太粗像灌水不好看,细一点才有飘逸感」,而小壶倒茶汤,不宜拼命摇动壶身,「有逼人太甚,急躁不留人余地之感,」他说。如今仍是茶艺班老师的吕礼臻也表示,例如双手捧杯的「奉茶」姿势,怎样才能「不失礼,又不会礼太过给人压力,」他说,就看怎样斟酌,还有学习者的慧心体会了。 找寻「中国
茶道」 「茶仪」的讨论之外,「工夫茶」泡法可以怎样再改良也是热门话题。小壶泡是否一定要有茶船、闻香杯、茶海、茶盘、茶拨子等「这么多的
茶道具」,是不是可以简省成「一壶两杯」,甚至为何一定要用小陶壶,可不可用唐式横把壶,甚至不用壶,用盖碗泡等。「
茶道具由简单到繁复,再回到简单,台湾的饮茶方式似乎就在这两头摆来荡去,」张协兴茶行的张智扬表示。 在茶仪、道具等茶事的探讨之外,对有关「茶与人生」等
茶道精神的探索,也是茶界人士讨论的核心。「中国曾发展过精致的饮茶艺术,但中国是否曾经发展出
茶道,相对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