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茶畅想
发布时间 2009-07-07 浏览 39204 次
流程上看,四川的两个试验都是在红碎茶“萎凋”过程中,增加了乌龙茶的“做青”工艺,区别在于“做青”程度不同。都没有剔除红碎茶的“发酵”工艺,也没有增加乌龙茶的“杀青”工艺。可以推断,“做青”形成的乌龙茶香,没有“杀青”固定,又在“发酵”过程中大量损失;鲜叶采用红茶系列的茶树品种,按红茶采摘标准采摘的鲜叶偏嫩,成香物质含量较低;当地不具备乌龙茶区特有的地域性因素(当时,人们对乌龙茶生产的地域性认识还是空白。日本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研制乌龙茶,至今仍无成功的报道。对乌龙茶地域性的认识,目前虽无“科学”定论,但已是国内茶业界人士的共识);同时四川茶农缺乏乌龙茶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做青”工艺的经验积累。这些因素,均不利于乌龙茶香的形成和固定;据此推测,其制品与工艺特点为:以红碎茶生产工艺为主,前期不同程度引入乌龙茶的“做青”工艺,保留红碎茶的“发酵”工艺,没有采用乌龙茶的“杀青”工艺。估计成品品质大部份趋于红碎茶,略带乌龙茶香。笔者的试验、试制系以乌龙茶生产工艺为主,后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