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品》中提出了“含蓄”的美学范畴,并用“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来形容诗歌的美学特征。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提出“语贵含蓄”,强调简约含蓄,而有辞意不尽的余味。(《白石道人诗说》)解读“含蓄之美”的词句,古人有许多精思独创:是“言有浅而可以托深,类有微而可以喻大”(晋•张华《鹪鹩赋序》),是“一言而巨细咸该,片语而洪纤靡漏”(唐•刘知几《史通•叙事》),是“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宋•欧阳修《六一诗话》),是“高不言高,意中含其高;远不言远,意中含其远;闲不言闲,意中含其闲;静不言静,意中含其静”(宋•僧淳《诗评》)。宋代大诗人杨万里强调诗歌要委婉含蓄,不要失之浅露时,有以糖和茶作比喻的:“人孰不饴之嗜也,初而甘,卒而酸;至于茶也,人病其苦也,然苦未既,而不胜其甘。”(《颐庵诗稿序》)意思是:吃糖开始感到糖甜,因无余味,最终会觉得酸;饮茶开始觉得苦,因其余味不尽,就会苦未尽而甘出。作为茶艺来说,就是在天然自得之中,显示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