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梅家坞龙井茶土法包装
下一主题:力推“浙江绿茶”商标
“有些话就不好说了,其实当地人也收购的,我听说就有人把外地茶叶收回去,然后混在西湖龙井里高价卖出去,不这样,现在市场上哪来那么多龙井茶?只不过,大部分农户家里卖的茶还是正宗的,掺假的还是少数。”
这样所谓的“真假龙井”较量几乎天天在上演,而龙井茶市场的混乱也早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把不是西湖产区的龙井当做真品来卖,甚至相继出现了“云南龙井”、“贵州龙井”、“四川龙井”、“安徽龙井”、“福建龙井”、“江西龙井”等外省龙井,这些现象的背后,无疑都是一个“利”字在驱使。
市场的混乱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茶叶市场的放开,当时量少价高的龙井茶受到市场的追捧,价格攀升,供不应求,许多茶农见有利可图,纷纷到外地采购青叶,回来加工成“龙井茶”出售。各地茶区则群起效仿,其中绍兴、新昌、嵊州以地利之便,凭“浙江龙井”推向市场。短短几年,“龙井茶”遍地开花,从浙江蔓延到江西、福建、四川、贵州等省,几乎是有茶即产“龙井茶”。千年名茶的良好声誉瞬间被扭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