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宋代五大名窑之---建
下一主题:中国茶具种类与产地?
到了明永乐至宣德年间,郑和下西洋,海外贸易促进青瓷生产。此后,青花瓷兴起,加之中国航海事业衰落,海上贸易之路变为西方殖民者侵略之路。明王朝实行海禁,青瓷外销量锐减。龙泉窑窑口纷纷倒闭,改烧民间通用青瓷,造型、烧制都不及以前精致。但是,明代龙泉窑也有精品的存在是不容否认的。对照同时期的景德镇官窑器不禁豁然开朗,两者在造型纹饰上的不谋而合正昭示着这类龙泉窑青瓷器的正统身份。明代景德镇开始仿龙泉,其仿品多为官窑所产,其永乐仿品称“冬青釉”。有碗、罐、高足杯等,其釉色稍偏青绿,是因白瓷胎所致。明宣德仿品多有青花“大明宣德年制”字款,以仿南宋粉青釉为主,器里外均施釉。正德仿品则施釉较薄,呈色浅嫩,多见碗类。嘉靖仿品,碗瓶匀有,釉面光洁明亮,釉质肥厚。清康熙以后,青釉烧制最为成功,有粉青、冬青、豆青等。
到了清朝,龙泉窑窑场所剩无几,产品胎质粗糙,釉色青中泛黄。灿烂的龙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