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业真的不需要“立顿”?
发布时间 2009-10-08 浏览 24448 次
茶叶的需求是因为茶叶的茶性无论从内涵还是功能与宗教精神一致。而宗教在中国的地位从来不轻,这就形成了今天大家熟知的“茶禅一味”,也决定了中国汉地的饮用方式是清饮,并且追求非常难得的春茶嫩芽。但中国的茶文化传到国外却是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并被赋予当地的贵族特色,也就是我们说的调饮(下午茶)。不产茶,但又离不开茶,这就是欧美的尴尬,生活的快节奏,随身带着袋泡茶也就可以想象到了。中国茶叶的载体,是今天中国茶文化的一部分精髓,那种品茗享受过程,需要更多的发扬继承,鲁迅说过:“能喝杯清茶,是种福气”,但不等于茶的品性就只有清饮。细心的读者是否注意到前文有个数据,中国的牧区人均茶叶消费量高达5千克。那么,中国的牧区是怎么喝茶的,相信也不用我在这里罗嗦。茶是一种非常包容性的东西,中国的茶饮就经历了药、咀嚼、煮茶、煎茶,直到今天大家熟知的清饮。但作为调饮,从来就没有遗失。

  中国的“慢”与立顿的“快”也是现实。的确,在“快”的消费理念和文化驱使下,诞生了立顿;在 “慢”的文化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