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红瓷的传说
发布时间 2009-10-12 浏览 25287 次
,北宋年间,河南禹县的钧窑完善了这一工艺,烧出了世称"钧红"的红釉陶瓷。但是,钧窑的烧制工艺还不成熟,红釉中往往掺杂进其他的颜色,而景德镇人在明宣德年间烧出的祭红,从颜色的色泽和纯度上,都超过了钧窑,人们把它叫做"宣德祭"。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这种红釉的烧制技术莫名其妙地失传了。

  明朝宣德年后,几百年间一代又一代景德镇人,断断续续曾多次试烧这种红釉瓷器,但都没有烧出过当年那样的祭红。

  明代景德镇的御窑,是朝廷的官窑,由朝廷下订单进行生产,烧出来的瓷器专供皇家使用,当然容不得成色不好的产品。因此,烧出来的瓷器要经过督窑官员的千挑万选。落选的瓷器皇帝不用,百姓当然也不能用,只好打碎深埋,这就是色窑遗址瓷片的来历。 但明朝的御窑,是以国家强大的财力为后盾的,也许就是因为这强大的财政支持,才得以烧出红釉瓷器,才能万里选一地挑选贡品。

  河南的钧瓷有"十窑九不成"的说法,表明红釉是一种极难掌握的烧成技术。景德镇的祭红比钧红还要难烧得多,按民间的说法,叫"千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