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与茶文化
发布时间 2009-05-19 浏览 24891 次
别是对武昌府属各县的制茶业,往往是按照晋商的要求进行加工,然后由晋商统一收购。砖条虽为茶农产品,却要贴上晋商的商标,并写上监制的字样。也就是说,茶农是代晋商生产,井且由晋商预先付一笔加工订金,晋商具有包销商的性质。到光绪中期,晋商逐渐在蒲圻等地建立了茶叶加工厂,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据海外资料称:“山西茶商每年(在茶楼峒)常设临时办事处,开设工厂该地数千农民及其家族从事制造砖条”(威廉马克斯《茶叶全书》中译本上册165页中国茶叶研究社版)。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沙俄以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取得特权,向中国进行经济渗透。同治二年(1863)以后,俄人相继在汉口、福州、九江等地开设茶厂。同治四年(1865)后,英国商人又在台湾和福建开办茶厂。洋人利用机器生产茶叶,对晋商的茶叶生产造成了威胁。在湖北的晋商为了与洋商进行商业竞争,也开始对茶叶工厂进行改造。光绪十九年(1893)前后,晋商开始使用气压机和水压机制作砖条。光绪二十三年(1897)又从英国购进烘干机设备,炼制出了色味俱佳的茶叶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