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武夷山岩茶村里话“斗
下一主题:贵州凤冈野春姑牌锌硒
《神农本草经》说,最早是“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往后,中国人又按照茶的“尺度”和人的“尺度”来生产这种植物,将茶的智慧凝结于文献之上:陆羽的《茶经》、温庭筠《采茶录》、赵佶的《大观茶论》、丁谓的《北苑茶录》、蔡襄的《茶录》、许次纾的《茶疏》、罗廪的《茶解》……,将种茶、采茶、加工茶、饮茶等描述得淋漓尽致。
在这种生产、收获、品尝之中,人们体会到了所创造的产品的美好和自身的美好,就为饮茶留下大量佳作绮句:钱起在《与赵莒茶宴》吟道:“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卢仝在《走笔谢梦谏议寄新茶》中唱出:“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