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江苏茶人:朱自振
下一主题:陈玉汉:四明山上三十
20世纪60年代初,国际市场极需红碎茶货源,而我国仅生产用工夫红茶干茶轧碎的产品,且成本高,质量差。1963年,中国茶叶公司倡议试制初制碎茶(即以鲜叶直接加工成红碎茶)。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张志澄积极行动。1963年春茶期间,他和外贸、供销、生产、科研几方组成的工作组的同志一起驻进宜兴芙蓉茶场,日以继夜,克服了一无技术资料,二无生产设备的困难,不到半个月就试制出样品,且使外形、内质在当时全国六个试点单位的产品中居较好水平,为中小叶种加工红碎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很快在苏南的国营茶场中推开。为了进一步提高红碎茶品质,解决江苏红碎茶滋味较淡薄,浓度不够的薄弱环节,1981年,已届古稀之年的张志澄在他任职的镇江地区茶果研究所,进行了系统的提高红碎茶品质的试验研究,提出了从选用优质原料(近期选用夏秋季高档鲜叶,并逐步完成更换优良的无性系茶树品种)、更换揉切机具(用LTP锤切机和CTC滚切机)、改进工艺(偏轻萎凋、控温控湿发酵)三个环节着手提高江苏红碎茶品质的途径。
20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