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时间长、成果多、贡献大。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福建
茶叶科研的带头人。连续多年安营扎寨闽东山区,为恢复与发展
茶叶生产呕心沥血。亲自试验成功茶树重修剪改造技术,推动了闽东旧茶园改造,使之成为全国的典型。他主持的“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获1978年福建省科学大会奖。1952年他引进良种云南大叶种与福鼎大
白茶毗连栽植,为以后获得自然杂交种打下基础。他参加的“茶树品种资源研究”,1990年获国家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的“福建茶树良种繁育与推广”于1983年获省农业厅农技改进二等奖。特别是1961年他被选派出国,在被国外专家认定无法种茶的马里,试种茶树成功,并创制出"49—60’号
茶叶(炒绿),获得巴黎农业博览会一等奖,在国际上为祖国赢得荣誉,为发展中马友谊作出突出贡献,因而获得国家农业部的特等奖和连升三级工资的奖励。他长期在
茶叶和农业战线上从事科技管理和领导工作,有很强的组织领导和决策能力,在
茶叶栽培技术上造诣很深,先后发表过《茶树重修剪研究》、《茶树丰产经验》、《低产茶园改造技术》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