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价日高,古今文人墨客呤诗作赋以赞之。有的更传得神乎其神,说"七片大红袍能化掉一碗米饭"、"能治百病"等等。还传当时由于艰于上崖,寺僧则训猴采之;又传大红袍茶能自顾安身,有窍之者,即行腹痛,非弃之不能愈,等等。其实,大红袍是"以嫩叶呈紫红色而得名",乃是一特殊名丛。其树干较粗,分枝颇盛,叶深绿色,叶缘向上伸展,光滑发亮;香高味醇,岩韵极为明显。主要原因是品种先天优良,生长环境独特,制作工艺精湛。大红袍原栽于九龙窠及北斗峰、竹窠等处。现今人们却以九龙窠悬崖之上的那6株为正宗,据载它们的树龄已逾340多年。

民国年间,县长吴石仙走马上任后,命人凿石为阶,以方便上下,并勒有"大红袍"三字显之。谁知不消几天,茶的叶子被人采去不少,寺僧惊恐,星夜禀报,吴县长急命人将石阶凿平,才使大红袍免遭劫难。因此管理、采茶之时,只得靠扶梯上去,岌岌可危。大红袍原系天心寺庙所有。新中国成立后,仍由天心寺僧管理,政府派解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