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重林:后普洱时代
发布时间 2013-06-07 浏览 23482 次
知,有10来批上山收茶的散客,他们以均价5000元每公斤收购了至多50公斤左右的茶叶,而更多的散客,消失在我们不可见的山头,他们人虽然离开了,但茶价却在统计学上为我们提供了某种参考和思考方向。

  我们甚至可以下一个并不武断的结论,来势汹汹的高价原料市场,第一驱动并非来自品质——这屏蔽所谓纯料普洱茶有多好的口感,而是某山某地的纯料在理论上容易控制,可以形成垄断,一旦垄断,资本市场就有利可图。

  悄然之间,普洱茶的品牌效应被山头效应取代,大益茶涨价的背后,很难排除受到原料上涨的子因,但其品牌运作模式恰好与山头料形成一个有趣的互印,因为如果按照这样的发展路径,再好的品牌也有被抛弃的时刻。一旦形成了用大树纯料就等同于普洱茶成品好的观念后,对于许多走拼配和台地茶企业是不利的,对整个云南茶茶业发展同样害大于利。

  一直以来,大树茶的比重在普洱茶产业中占据了很少的分量,其消费群体更是极为稀少。但消费市场往往会形成一个悖论,你越追捧一个东西,就越难享受到。假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