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古时朝廷官员在此征税办公的场所。而今,管理用房已变成了“观音禅师”。据说,早在宋代,这里就已经建有茶场和茶场庙,设有“茶纲”,到清咸丰二年,朝廷委派东阳县衙管理茶场,立“奉谕禁
茶叶洋价称头碑”、“奉谕禁白术洋价称头碑”、“奉谕禁粮食洋价称头碑”三大碑。二00四年十二月,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在详细考查古茶场后指出:“这种古代市场功能性建筑在国内实属罕见,堪称茶业发展史上的‘活化石’,与古茶场密不可分的一系列
茶文化令人称奇,填补了我国文保史上的
茶文化空白。‘三大碑’说明玉山古茶场除季节性
茶叶交易外,平时还有白术、粮食等商品自由交易,反映了综合市场的特性,同时见证了山区经济发展的轨迹。”从管理用房旁边的耳房转出,古茶场便赫然在目。古茶场在空间上,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一个四四方方的院子。其实她是由“两进、两井、一门楼”组成。前后两进房子均为五开间,中三间为厅堂,两侧为厢房。厅堂、厢房十四榀柱子围成了一个大四合院(即大天井),均为二层楼房,形式为走马楼。楼上临天井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