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茶法源流考》
发布时间 2013-06-18 浏览 29801 次
上田下共]撰,该书论点茶法中的候汤、注汤、汤器、薪火有关事宜。第四、中汤条有“注汤缓急则茶败。”第五、断脉汤条有“茶已就膏,宜以造化成莆,若手颤臂[享单],惟恐其深瓶嘴之端,若存若亡,汤不顺通,茶不匀粹。”第六、大壮汤条有“且一瓯之茗,多不二钱,茗盏量合宜,下汤不过六分,万一快泻而深积亡,茶安在哉。”点茶之时,行少量汤入盏,令茶末调匀,谓之调膏。继之注汤入盏,不能快泻,也不能若存若亡,应不缓不急,一气呵成。第十一、减价汤条有“御胯宸缄”。胯又作[钅夸]、夸,原指衣带上的饰品,宋代将盛装龙凤贡茶的华丽小盒子称[钅夸]。借指贡茶,如贡新[钅夸],试新[钅夸]。宸乃北极星所在,借指帝王所居,如紫宸殿,又借指帝王。“御胯宸缄”即指皇家封缄、赐赠的龙凤贡茶。其第六条记“一瓯之茗,多不二钱”,“下汤不过六分”。查北宋蔡襄《茶录》关于点茶的记载有“钞茶一钱七”,“汤上盏可四分则止”,两者完全吻合。由上可知,苏[广内上田下共]不可能为唐代人。《十六汤品》应是点茶法成熟、盛行的作品,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