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一片茶叶看人生
下一主题:禅茶:释克能 水温够
我们务须注意到,“和”的思想,儒家并未获得专利权。佛家提示人们要修习“中道妙理”。《杂阿含经卷九》引佛佗说:“汝当平等修习摄受,莫着,莫放逸”。这便是和。《老子四十二章》谈到“冲气以为和”;《庄子山木》也说:“以和为量”。这些都是对于“和”之思想表述。儒、释、道三家均提出了“和”的理想,是不是说,三家之间就没有差别了?当然不是。儒家重礼义引控之和。《论语学而》说:“礼之用,和为贵。……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主张要实现“和”(尤其是体现中庸哲学的中和),必须用礼义加以引控。道家却倡导纯任自然之和,反对人为的规范。《庄子大宗师》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便是绝妙的诠解。
“以和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