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木省腊崩,与古代氐羌部落活动的地区相一致。传说景颇族的祖先在甘、青高原的木省腊崩居住了较长的时间,大概在宁贯瓦时代开始南迁,迁到卡库(江心坡)以北的东南、川西北及滇北交界处,即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上游地区。在历史的迁徙过程中,景颇族分成了东、西两大支。其中西支——景颇支,大概是从德钦一带西渡澜沧江和怒江,然后南下西走,向四周扩散。东支——主要是浪速支,曾活动到金沙江一带,尔后便沿着澜沧江东岸南下,来到云龙县以北的地区。后来从浪速支分出勒期(茶山)支,分住小江流域。再后来又从勒期支中分出载瓦支,载瓦支继续南迁,来到恩梅开江以东地区。秦汉时期的西南夷地区,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称为南中地区,据民间传说孟获就是景颇族浪速人的酋长。唐代,景颇族的先民被称为“寻传蛮”。元明时代,史籍上景颇族又被称为“峨昌”、“莪昌”、“蛾昌”等,指的都是景颇族。按照本民族的意愿,1953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成立时正式定名为景颇族,包括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