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枝较密,鳞片、嫩芽、新稍、叶背均有毛,但萼片无毛,栽培型古茶树特征明显。现在凤庆区域内,不少乡镇的村寨的地边、村民的房前屋后都栽有大量的、年代不等的栽培型古茶树,有代表性的是大寺乡岔河村羊山社的羊山栽培型大理茶(也称苞
红茶)古茶树,树高8.7米,树幅7.55米Ⅹ6米,树型乔木,树姿开展,围粗3.54米,树干直径1.13米④,这是凤庆区域内栽培型第二粗的大茶树,也是世界发现的栽培型第二粗的大茶树;其次是凤山镇安石办事处中岭岗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李富邦家门口,栽植的一棵和香竹箐大茶树茶种一样的大茶树。以香竹箐古茶树为代表的这些大量的栽培型古茶树的存在,是凤庆起源茶树中心地带之一,先民们用大量的茶树种质资源繁衍后代,广泛种植茶树最早的活见证,对世界研究野生古茶树的繁衍、栽培、驯化、培育茶树良种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香竹箐古茶树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一)香竹箐古茶树在世界古茶树及栽培历史上具有最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