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台湾 探寻阿里山茶之道
发布时间 2013-07-12 浏览 35131 次
, 甚至不在夏季采收。"要知道,茶园一季能有数百万新台币收入,如果不顾品质的话,一年收五季也可以。" 刘启全说,为了保证质量,他们的茶严格要求全部人工采收,所有卖出的茶都印有对应茶农的联系方式,"一旦老顾客发现品质有所下降,马上意见就来了。"

但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热络,大陆对台湾茶的巨大需求使得不少茶商进口大陆和东南亚茶冒充阿里山高山茶。"我们的春茶比赛一结束,大陆的网上立刻就有卖的,包装名字都一样,珠露的商标在大陆也注册了,但还是被仿得厉害。"刘启全说石棹珠露茶种植面积只有80多公顷,产量并不大,几乎岛内就能消化完,很多老顾客不等上市就全包了。

为了维护阿里山高山茶的品质,嘉义县政府特别整合境内生产之茶叶,以DNA防伪标签共同包装建立品名,并推展分级定价制度,提高产业价值。在最大的阿里山茶产区梅山乡我们就看到,经乡农会认证的台湾高山茶或比赛茶,全部会贴上防伪标签,以供消费者参考。

不断创新的经营之道

"现在我们的茶网上也可以买到,不过都是孩子们在经营网络销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