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目中,除生活小戏外,以男女爱情为主‘表现生离死别、悲欢离合的剧目也较多。后受其他剧种影响,也演一些宫廷袍带戏,但数量很少。传统剧目有数百个,如《茶童戏主》、《九龙山摘茶》、 《方卿戏姑》、《四姐下凡》、 《毛洪记》、《养麦记》。采茶戏唱腔多是民间音乐语言和民间文学的有机结合,以地方话演唱,朴实优美,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广为群众喜爱。采茶戏的生、旦角均画清脸,彩旦睑上画一“蜘蛛痣”;丑角多抹白鼻,画青蛙、蝴蝶、蜻蜒、元宝等图形;花脸仿京剧、赣剧、祁剧脸谱。新中国成立后,采茶戏得到很大发展,传统剧目曾多次拍摄为戏曲影片,反映现实生活的现代剧目大批涌现,采茶戏的音乐被其他艺术门类广为采用,创造出各种新的音乐曲调。
(2)黄梅采茶戏系湖北黄梅县的采茶歌与高跷、道情等民间歌舞相结合并长期发展演变的产物。大约形成于清嘉庆年间。其唱腔包括七板、二行、火攻、高腔、花腔、还魂腔及多种小调。有《私情记》、《告经承》、《告堤霸》等传统剧目。
(3)阳新采茶戏系黄梅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