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业发展模式剖析
发布时间 2016-03-24 浏览 24204 次
典型的“慢销”行业,品类太多,每个品类后面都蕴含着历史、产地、工艺等一系列的文化现象,每个品类里都会有成百上千家企业,这样就造成了市场参与者众多、绝大部分企业只能分取一小块蛋糕的局面。

  且不说让消费者面对遍布中国的近7万家茶叶企业生产的产品,就算是家喻户晓的“八大名茶”(西湖龙井、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碧螺春等等),都是以产地和品类命名,成百上千家企业都可以共享品类名称,消费者无法分辨孰优孰劣。

  这种文化现象支撑的茶叶发展的现状是:有名茶、无名牌,资源多、整合少,业内厂商低起点、低水平重复建设,缺乏起码的规模经济,最终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经营环境恶劣,产业整体失效。在这样一个产业结构下,展开品牌建设、生产管理、渠道管理等致力于运营效率提升的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结构效率大于运营效率。当企业的商业模式、基础体制和资源配置结构失效的前提下,致力于运营效率的改进,往往是徒劳的,或者是事倍功半的。茶叶产业内有抱负的企业家,必然要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