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鞭草的功效与作用
答案:已有(4) 关注: 1789
答1:
马鞭草可以泡茶喝,属于花草茶的一种,马鞭草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下面为大家一一介绍。
马鞭草的功效
【马鞭草的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活血通经药;利水消肿药;截疟药
【性味归经】苦,凉。归肝、脾经。
【马鞭草的功效主治】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用于症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热淋。
马鞭草的作用
1.马鞭草抗炎止痛作用 水及醇提取物对滴入家兔结膜囊内芥子油引起的炎症均有抗炎作用,后者的抗炎作用比前者好。后者中的水溶部分又较水不溶部分为佳。水提取物对电刺激家兔齿髓引起的疼痛有镇痛作用,给药后1h开始,3h消失;醇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在6h后尚示完全消失,水溶部分作用更大,而水不溶部分则无镇痛作用。
2.马鞭草镇咳作用 马鞭草水煎液有一定镇咳作用,其镇咳的有效成分为β-谷甾醇和马鞭草甙。
3.马鞭草对子宫的作用 马鞭草在浓度为1.6×10-2g/ml时,对大白鼠子宫肌条及非妊娠人体子宫肌条均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在大白鼠子宫肌条,动情期的标本对马鞭草最为敏感,加入马鞭草后常引起紧张性和收缩振幅同时增加;而其他各期的标本常常只是收缩振幅有所增加。人的子宫肌条对马鞭草的反应较弱,一般只是紧张性发生变化。在大白鼠子宫肌条实验中马鞭草和PGE2有相互增强作用,而和PGF2a则只有相加作用。马鞭草在足以兴奋子宫平滑肌的浓度时,对空肠平滑肌去没有明显作用,也不能增强PGE2对空肠平滑肌的作用。
4.马鞭草其他作用 马鞭草甙对交感神经末梢小量兴奋,大量抑制;对哺乳动物可促进乳汁分泌。
5.马鞭草毒性 其毒性很低,不溶血,有拟副交感作用。
答2:
11个马鞭草的功效与作用:
1.《本草经疏》:马鞭草,本是凉血破血之药。下部NI疮者,血热之极,兼之湿热,故血污浊而成疮,且有虫也。血凉热解,污浊者破而行之,靡不瘥矣。陈藏器谓其破血杀虫,亦此意耳。
2.《别录》:主下部NI疮。
3.《本草拾遗》:主症癖血癖,久疟,破血。作煎如糖,酒服。
4.《日华子本草》:通月经,治妇人血气肚胀,月候不匀。
5.《本草衍义补遗》:治金疮,行血,活血。
6.《纲目》:捣涂痈肿及蠼螋尿疮,男子阴肿。
7.《生草药性备要》:活血通经。能去脓毒,洗痔疮毒,退上部火,理跌打。
8.《分类草药性》:去小便血淋肿痛。
9.《天宝本草》:利小便,平肝泻火。治赤疮,火眼。
10.《现代实用中药》:根用于赤白痢疾,慢性疟疾,水肿,膨胀等。并有泻下作用。
11.《中华本草》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龈肿痛;黄疸;痢疾;血瘀经闭;痛经;症瘕;水肿;小便不利;疟疾;痈疮肿毒;跌打损伤。
答3:
1.治疗疟疾 有人用单味马鞭草治疗本病36例。方法:取新鲜马鞭草60~150g(干品减半),加水浓煎成300ml左右,于发作前4小时、2小时各服1次;连服2~4日,并每次用干品全草15g(小儿酌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6日。结果:33例患者症状消失后48小时,血检疟原虫均阴转,有效率达92%。
2.治疗白喉 方法:取干马鞭草(全草)30g,浓煎成300ml左右。成人每次150ml,每日服2次;儿童8—14岁,每次lOOml,每日2次,8岁以下每次50ml,每日3~4次,均连服3~5日。治疗白喉50例,全部治愈,服药后平均退热时间15.3小时,假膜消失时间2.2日,咽拭培养转阴时间2.4日,平均住院时间4.6日。
3.治疗传染性肝炎 方法:取马鞭草500g制成煎液800ml,成人40—50ml,小儿20—30ml,均每日服3次,共治疗80例。结果:77例痊愈,2例显效,无效1例。黄疸消失时间平均15日,各种消化系统症状3~12日消失,肝肿大72例于“14一35日回缩,肝功能及转氨酶检查,79例在10一30日内恢复正常。住院日期平均23.6日。
4.治疗流行性感冒 方法:用马鞭草30g,青蒿、羌活各15g,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或研末加面粉做成茶剂冲服。用药后随访51例,46例痊愈,3例有效,2例无效。
5.治疗丝虫病 方法: 以马鞭草为主,配合苏叶、青蒿,治疗血检阳性但无明显体征的丝虫病人81例,经过1个疗程后复查,微丝蚴阴转率达90%,45日后复查阴转率为81.4%。马鞭草30g,苏叶15g,青蒿12g,加水煮沸浓缩至50—80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空腹服下。1—10岁和11~15岁儿童,剂量约为成人总量的1/3和2/3,连服10日为1个疗程。服药后无严重副作用,仅有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头昏、头痛、呕吐和腹痛等,可自行恢复。
6.治疗血吸虫病 有报道用马鞭草研粉或制成丸剂内服,每日3次,每次1丸(每丸含马鞭草3g),8~10日为1个疗程,治疗早、中期血吸虫病有一定疗效,部分病例大便复查阴转。
答4:
马鞭草茶
配方:马鞭草20克 白糖20克
制作:
1.把马鞭草洗净,切成3厘米长的段。
2.把马鞭草放入炖杯内,加水250毫升;用武火烧沸,文火煎煮25分钟,除去药渣,放入白糖搅匀即成。
食法:每日2次,每次100毫升。
功效:清热解毒,通经散瘀,利尿止痒。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小便不利者。
①《别录》:主下部匿疮。
②《本草拾遗》:主癥癖血瘕,久疟,破血。作煎如糖,酒服。
③《日华子本草》:通月经,治妇人血气肚胀,月候不匀。
④《本草衍义补遗》:治金疮,行血,活血。
⑤《纲目》:捣涂痈肿及蠼螋尿疮,男子阴肿。
⑥《生草药性备要》:活血通经。
能去脓毒,洗痔疮毒,退上部火,理跌打。
⑦《分类草药性》:去小便血淋肿痛。
⑧《天宝本草》:利小便,平肝泻火。治赤疮,火眼。
⑨《现代实用中药》:根用于赤白痢疾,慢性疟疾,水肿,膨胀等。并有泻下作用。
m.368tea.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