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发帖 | 我要发帖 | 我要回复 | 转到电脑版
看 11814 次 | 回 13
#1 楼主 | 只看他(她)
2010-06-16 16:06:17 引用
《湘夫人》的意境内涵是多层面的,除了爱情生活层面。另外还有水神的祭祀仪式、屈原的情感寄托和读者的连类生发。

一、神恋生活中期约难遇的悲剧情景
这首诗的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诗中截取湘君与湘人爱情生活中的一个期约难遇的片段,着重抒写湘君的一系列追寻行为和心理活动,表现出湘君对湘夫人的真挚爱情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追求。全诗大致可分四段,由于写的是神的爱情,意境朦胧难解,须潜心体悟。
首四句是第一段,总提湘夫人期约难遇、湘君哀愁顿生的情景。从后文中“闻佳人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两句看,湘君与湘夫人似乎有过预约,湘君就是为赴约而匆匆赶来的。但来到期约地点一看,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帝子降兮北渚”,湘夫人是来了,但却降临在北面那个小岛上,两个人只能隔水相望。这情景,就像《诗经?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样,可望而难即。“目眇眇兮愁予”,写他只能在渺渺茫茫、似有实无中遥望、追寻,于是一股失落的愁情就在心中升腾起来。而秋风??、水波荡漾、落叶飘零,则是通过写景来渲染这愁情。
第二段十四句,都是写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追寻行为和心理活动。“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写登高远望,日夜等待。“沅有?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是说在沅江、澧水相夫人往常出没的那些地方,本来应当有相遇表白的机会,但错过了,想来实在令人追悔、懊恼。“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是说湘君放眼追寻,到处都是浩渺烟波、潺?流水,没有相夫人的半点踪影,于是他的精神陷入了恍惚之中。“朝驰余马兮江皋,兮济兮西?”,写湘君在恍惚中仍日夜驰马沅、湘之间,颇是《蒹葭》中“溯洄”、“溯游”反复“从之”的情景。“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与其说是真有这样的召约,不如说是湘君的内心想望:在神志恍惚的追寻中,他耳边仿佛时时有相夫人的声音在呼唤自己一同飞向那幸福的爱情港湾。于是,诗意也就自然地过渡到第三段的幻境。在这第三段的行文中还穿插描述了“鸟何”、“罾何”、“觅何”、“蛟何”四种反常景象,那是对湘君期约难遇尴尬处境和懊恼心情的比况和烘染。
第三段十六句,铺叙湘君在水中装修新房以迎娶相夫人的情景。这是在失望与希望的交织中,从恍惚神志中生发出来的虚幻空间。先写筑室建房、美饰洞房,再写彩饰门廊、迎接宾客,极尽排场,百般美化,物色华丽,情调欢快,充分显现出湘君对理想爱情生活的执著追求。
最后六句是第四段,写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的行为和心境。相夫人最终没能出现,湘君的心境也由梦幻回到无可奈何的现实。于是,他将自身的衣物抛入江中,遗赠信物以及寄托真情相思。采一枝芳香杜若留待以后送给“远者”,则意味着希望犹存,思念和追求还将继续。“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是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韧性。
二、屈原的感情寄托和读者的连类出发
《湘夫人》的意境内涵是多层面的,上面的分析只是展开了其中神的爱情生活层面。另外还有三个层面也值得注意,那就是水神的祭祀仪式、屈原的情感寄托和读者的连类生发。关于水神的祭祀仪式,放到艺术特色中去谈,下面谈谈二、三两个层面。
《湘夫人》是屈原根据祭祀水神的乐歌加工而成的。加工祭祀乐歌必须适应祭祀仪式的需要,但同时也是一个自我感情宣泄和精神补偿的过程。当时屈原正被楚王流放在荒蛮的沅、湘一带,处境艰难,心情忧伤,但仍然时时挂念国事,执著理想,期盼楚王能回心转意。这一切,都会在乐歌的加工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与湘君的处境、心情、追求发生同构共鸣和同频共振。从湘君期约难遇、可望难即的悲剧情景,我们是否可以联想到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遭遇?相君在沅江、澧水两岸徘徊、追寻的身影,是否有时会叠印着屈原“行吟江畔”的“上下求索”形象?相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著追求,是否寄托着屈原对**理想、复兴事业的至死不渝?相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逍遥容与”,是否融进了屈原在人生偃蹇路途中的宽解**?文学作品中的作者情感渗透,一般不能说这里一定有什么,那里肯定是什么,但它确实处处有,时时在,须由读者在潜心体味中感悟得之。
《湘夫人》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因此,我们又完全可以把它作为当时楚地民间的爱情诗来读。但这还不够,因为诗的水神祭祀底蕴不是爱情,屈原的情感寄托也不是爱情。而且读者的**阅读,也总是要冲破题材的局限而进行更广泛的异质同构连类发生。这是必然的规律。当我们由湘君期约难遇的处境,联想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情景时,当我们由湘君在沅、湘两岸到处追寻相夫人时,联想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帝子降兮北渚”,不就是“宛在水中央”吗?)的情景时,《湘夫人》的意境空间一下子就扩大得难以穷尽了:**人生中,一切执著追求而始终虚幻难得的种种现实境况,一切由虽执著追求却始终虚幻难得所引发的忧愁、懊恼、惆怅、失望,似乎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同构感应和精神寄托。这就是《湘夫人》”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意境空间,也是诗之所以为诗的真正魅力所在。



3


#2 楼主 | 只看他(她)
2010-06-16 16:06:16 引用
屈原是怎么死的吗?这个问题像我们直升中文系的感觉都很好,我马上说他是自杀的。老师第三个问题是怎么自杀的。我们说是跳江自杀的。老师问的第三个问题是跳什么江自杀的。我说是跳汨罗江自杀的。我回答的非常流利。老师的第四个问题使我们大脑一片空白,他的问题很奇怪,他说证明屈原跳江自杀的证据是什么。
这个问题很奇怪,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他跳江自杀的,从来没有说证据是什么,这个需要证据吗?
后来老师告诉我说证明他跳江自杀的只有一个证据,就是他说了一个诗,叫怀沙赋说他有自杀的念头,后来说他是跳江自杀的。所以,大学教授不一样,知道的东西就是多,所以我觉得读大学是有点价值的,花四年的时间懂得证据是什么了。然后老师又用幻灯打上去,他说我给大家看,这个是屈原的怀沙赋,这是离骚,他说他发现怀沙赋有13处写法和离骚里面的写法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他说作为一个临时之死,不会变化跟多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是不可能有13处写法的传统写法是不一样的。所以,他最后得出一个结论,95%以上是后人伪造屈原写的。我觉得这个事情麻烦了,后人伪造屈原写的,怎么办呢?这个时候老师宣布下课了。第二节课他说我告诉你们屈原是怎么死的,他说屈原不是自杀,而是被谋杀,而且是死于男女关系。
他是怎么证明的呢?他说一个证明,一般一个伟大诗人通常死于什么最合理?死于男女关系最合理,我本人也是诗人,我有同感。
第二个证据是真正有说服力的,屈原曾写了一个赋就是,就是<湘夫人>,楚国的夫人,他表达了他的暧昧的关系,于是我们老师说屈原和他是有染的。第三个证据是什么?他说屈原死前发生了什么?就是楚怀王架崩了,这个时候屈原被令尹子兰(襄王之弟),也有人说襄王是屈原与楚怀王之妃子郑袖所生.子兰为了雪耻,消弭家丑.派人追杀流放的屈原.
屈原就跑,跑到汨罗江之后,上了一个船,刺客也上船追他,这个就演变出了赛龙舟的故事。之后把他抓住了,有袋子装起来,并用绳子捆了起来,这个就是演变成了包粽子。
历史被篡改甚多,屈愿的也很有可能算一个.
屈原不是屈死的,可能就是爱情的力量导致了他的灾难.

#3 楼主 | 只看他(她)
2010-06-16 16:06:47 引用
屈原是怎么死

#4 秋童 | 只看他(她)
2010-06-16 23:06:25 引用

是被这个证明那个证明气死滴



#5 淡如清风 | 只看他(她)
2010-06-17 01:06:54 引用
呵呵。。。。

#6 小玩子 | 只看他(她)
2010-06-17 02:06:47 引用

原帖由 于 2010-6-17 00:03 发表 屈原是怎么死


很重要吗?


 

#7 风雨丽人 | 只看他(她)
2010-06-17 03:06:19 引用
篱要还 屈原个清白吗

#8 水晶糖 | 只看他(她)
2010-06-17 05:06:56 引用


#9 楼主 | 只看他(她)
2010-06-17 16:06:33 引用

我倒是想还,可毕竟我不能倒回去几千年啊



#10 和风细雨 | 只看他(她)
2010-06-18 04:06:16 引用



问好!



1 2
1/2 下一页
m.368tea.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