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楼主 | 只看他(她)
2010-09-21 04:09:25 引用



美国小学生作文让中 国式教育震撼


10岁的孩子被送进了美国学校,上英文课,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写论文,题目居然大得冲天:《我怎么看人类文化》;上历史课,老师让孩子扮演总统顾问,给国家决策当高参;在中学的物理课上,作业竟然是一个市政研究项目城市照明系统的布局;而道德教育,居然是从让孩子们爱护小动物开始。 没有统一的教科书,没有统一的XX,没有对学生的三六九等的分类排位。
这就是呈现在一个中 国记者眼前的美国教育。面对与中 国教育截然不同的西洋景,种种的疑虑、困惑接踵而至,美国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没有残疾的孩子,只有残疾的教育。这究竟是教育学者的危言耸听,还是对人与教育之间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 我们中 国人是否认真反省过我们的教育?我们中 国的教育有缺 陷吗?如果有,在哪里?我们这样一个正在全面谋划自己未来前程的民族,应该怎样审视我们为孩子们提供的教育环境? 美国小学给10岁的儿子留的作业是写一篇论文,题目吓我一跳:《中 国的昨天和今天》。学习二战史,美国老师竟然让10岁的孩子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种种不可思议的事情,种种躲闪不开的冲突与思考,我由此遭遇美国教育。
当我牵着10岁的儿子登上中 国东方航空公司飞往美国洛杉矶的班机时,心中就充满了疑惑:我不知道在孩子这么小的年龄就把他带到美国去,是不是一个失策?一位朋友的劝告还响在耳边:最少应该让孩子在中 国接受完基础教育再到美国,因为中 国的基础教育是最完整、最系统的。多少专家也认为,美国的高等教育很出色,而基础教育绝对不如中 国扎实。 直到我把儿子送进了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内心的忧虑终于得到证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在学校最少让学生玩两个小时,下午不到3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开眼的是儿子根本没有教科书!那个金发碧眼的**弗丝女士看了我儿子带去的中 国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本后,温文尔雅地说:我可以告诉你,6年级以前,他的数学是不用再学了!面对她那双充满笑意的蓝眼睛,我就像挨了一闷棍。一时间,真是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一生中最蠢的一件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地去上学,我的心就觉得沉甸甸的。在中 国,他从一年级开始,书包就满满的、沉沉的,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他换了三个书包,一个比一个大,让人感到知识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国,书包里没了负担,孩子精神上就更松快了,这能叫上学吗?一个学期过去了,把儿子叫到面前,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笑着送给了我一个字正腔圆的答 案:**!这两个字像砖头一样拍在我的脑门上。 此时,真是一片深情怀念中 国的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中 国孩子老是能在国际上拿奥林匹克学习竞赛的金牌。不过,事已至此,总不能再把他送回国去呀?也只有听天由命了。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之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他一边看着那些借来的书一边打着计算机,头也不抬地说:作业。 作业?我忍不住凑过去看,儿子打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标题是:《中 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是一个小学生的作业?这样天大的题目,即便是博士,敢去做吗?于是严声厉色地问儿子这是谁的主意,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 我一时语噎:真不知道让一个10岁的孩子去运作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干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偌大一个中 国,它的地理和文化,它的历史和现状,一个10岁的孩子能说得清么?我只觉得一个10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弄这些大而无当的东西,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 过了几天,儿子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的是一本20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热热闹闹。我没赞扬,也没评判,因为我自己有点发懵,一是我看到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想,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使用的写作论文的方式,那时,我30岁。 不久,儿子的另一个作业又来了。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如果说上次的作业还有边际可循,那这次真可谓是不着边际了。儿子猛不丁地冒出一句:饺子是文化吗? 饺子?文化?我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答。为了不误后代,我只好和儿子一起查阅权威的工具书。真是没少下功夫,我们总算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反反复复的折腾,儿子又是几个晚上坐在计算机前煞有介事地做文章。我看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不禁心中苦笑,一个小学生,怎样去理解文化这个内涵无限丰富而外延又无法确定的概念呢?但愿我这个虎头虎脑、从来就对吃兴趣无穷的儿子,别只是在饺子、包子上大作文章。 在美国教育中已经变得无拘无束的儿子,很快就把文章做出来了,这次打印出来的是10页,又是自己设计的封面,文章后面又列着那一本一本的参考书。 他洋洋得意地对我说: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特简单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那自信的样子,似乎他发现了别人没能发现的真理。后来,孩子把老师看过的作业带回来,上面有老师的批语:我布置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
没有评价,既未说对,也没说不对。问儿子这批语是什么意思,儿子说,老师没为我们骄傲,但是她为我们震惊。 是不是?儿子反问我。 我无言以对。心中始终疑疑惑惑:弗丝老师希望他们进入什么境界? 儿子6年级快结束的时候,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串关于二次大战的问题。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如果是两年前,见到这种问题,我肯定会抱怨:这哪是作业,这分明是竞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而此时,我开始对美国的小学教育方式有了一些理解。老师正是在是通过这些设问,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引导孩子们学习高屋建瓴地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 案,它的答 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索。 看着12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地看书查资料的样子,我不禁想起当年我学二战史的情景:按照年代、事件死记硬背,书中的结论,有些明知迂腐也当成圣经去记,不然,怎么通过考试去奔光明前程呢?此时我在想,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
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缩微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像资料了。有一天我们俩为狮子和豹的觅食习性争论起来,第二天,他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介绍这两种动物的录像带,拉着我一边看,一边讨论。孩子面对他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 案了。 儿子的变化促使我重新去审视美国的小学教育。我发现,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 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XX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安徽一小学规定男生着唐装女生穿旗袍庆中秋


  核心提示:安徽一所小学在中秋前要举办联欢晚会,希望学生们能配合晚会主题统一着装。男生着唐装,女生着旗袍,还要每人提一个灯笼。校方表示,这样做是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家长称买了衣服只穿一次是浪费。

  中安在线9月19日报道 近日,市民黄女士向江淮晨报反映,她女儿就读的屯溪路小学最近为了搞中秋活动,要求统一着装,男生穿唐装,女生穿旗袍。这一阵子她啥事没干就忙着给孩子买衣服了,而且这种衣服穿一次就压箱底,实在是浪费。而校方认为,现在全**缺少的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这样做对孩子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质疑 校服有三套,买旗袍干啥?

  两天前,黄女士从放学回家的女儿手中接过一份倡议书,内容大概是说学校在中秋前要举办联欢晚会,希望学生们能配合晚会主题统一着装。男生着唐装,女生着旗袍,还要每人提一个灯笼。
“这种衣服谁家有啊?这不就是逼着我们家长去买吗?”黄女士有点气愤地说。

  看到倡议书上也没有强制要求,她原本打算和女儿商量一下穿校服去,可女儿却不依不饶,哭
着闹着非要她去买。拗不过女儿,黄女士只有一边打听,一边自己去寻找哪里有旗袍卖。

  可是不找不知道,一找才知道头疼的还在后面。两天时间,黄女士把合肥大大小小的商场逛了个遍也没买到。

  “这种衣服本来使用率就不高,而且主要是夏季穿着,现在都换季了,偶尔有几家店里有,也是寥寥几件存货。另外对身材要求也高,长得比较瘦小的孩子可能还勉强穿得上,像我女儿这种有点胖胖的,根本就无法上身。”她无奈地说。

  最后没办法,黄女士又量好尺寸去裁缝店做了一条,女儿才破涕为笑。“女儿光是夏季的校服就有三套,这下又多了一套,还是平时根本穿不着的,实在是太浪费了。现在学校都教育孩子要懂得勤俭节约,这种做法合适吗?”另外还有学生家长反映,这段时间因为集中购买,少数有此类旗袍出售的店铺看中了商机,坐地起价。本来是没有什么余货了,却承诺可以拿到新货,但是价格要翻倍。

  校方
 
  屯溪路小学一位陈姓副校长表示:“中秋前夜的这场活动,我们已经筹备了将近一个月,每个工作人员都很用心。老师们辛苦排练,我们校方也邀请了众多民间艺人来展示绝活,所有努力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觉得很多知识靠说是没有用的,希望可以通过实际活动来强化孩子们的意识,让他们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回归传统。”

  “为什么每年一到圣诞节、情人节,每个人都自然而然想到约上自己的另一半,然后不惜重金去追捧。而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越来越淡漠,这是非常可悲的。所以作为学校,这里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更应该从孩子培养起,渐渐引导他们从已经偏离的轨道上回归。中秋节应该是居家团圆的日子,但是现在还有几个人能想得到?”陈副校长边解释边向记者提出疑问。

  “所以我们才会发出这样的倡议,但是并没有强制要求。但从心底来说,当然希望孩子们能响应,可以在很好的节日气氛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另外一个更深层次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小手拉大手’的效应,提醒为人父母的,也应该更加重视这种节日,给孩子提供一个言传身教的好榜样。”陈副校长最后表达了校方的愿望。
来源: 中安在线(合肥)



#2 沧桑看云 | 只看他(她)
2010-09-21 04:09:02 引用
很希望教育体制的改革~~~~~~~~

#3 清水散人 | 只看他(她)
2010-09-21 05:09:29 引用
女孩子穿旗袍就回归传统了
中国几千年优良传统不去学习, 就会搞这种形式的东西。再说旗袍是满清的服装, 跟中国的传统有什么关系
看来五四运动的精神和新文化运动都错了, 不如废除男女平等,回归封建**男尊女卑的传统好了

#4 风雨丽人 | 只看他(她)
2010-09-21 06:09:11 引用
郁闷

#5 梦幻 | 只看他(她)
2010-09-21 07:09:24 引用
中国教育是很失败的

#6 云想飞 | 只看他(她)
2010-09-21 08:09:58 引用


#7 小玩子 | 只看他(她)
2010-09-21 08:09:02 引用
NND,变着法子在羊身在拔羊毛。
1/1
m.368tea.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