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去“魏荫”喝茶了,今天开车经过,见门楣新挂上了“世家铁观音”的横匾,便停下进去坐了一会儿。一见到我光顾,店主老王故作夸张地瞪大眼睛,大胖脸上使劲堆着笑。我知道他笑得很假。因为上次和北海君、邹老师、静云等去他店里喝茶时,他一个劲的吹牛,硬说“青岛人不懂茶,找不到一个会喝铁观音的”,被北海君毫不客气的反问了几句,弄得他张口结舌,一时有些下不来台。狠狠,当俺们是菜鸟?岂不知,去的几位都是茶家。
今天喝的是“碳焙1号”铁观音,新到的货,标价800元一斤,连续喝了两泡,感觉比上次去喝的焙火春茶要好得多,只是价格给人感觉有些像拿着大刀干剪径活计的。扔下银子带了几泡回家,和清香型铁观音比较着喝,感觉告诉我:还是清香型的比较让人喜欢。以前不是这样的,曾经非常留恋过传统铁观音的滋味。而如今,“习惯”已经把曾经的留恋渐渐给淡化了。
今年的铁观音喝了不少,连“天福”的茶王、“魏荫”的金号都品尝过,味道虽然略有差异,但感觉都很不错,“天福”的清气高一些,“魏荫”韵味长一些,也算是各有千秋吧。铁观音的韵味总会让人联想到温润如玉的女人,那份独特,那种优雅只有在戴望舒的笔下和陈逸飞的画中才能寻到。入冬后福建茶人永霖君给我寄来一桶铁观音秋茶,是他过去的同学,现在安溪铁观音茶叶研究所所长制作的,清香型的,泡出来的茶汤清透明亮,喝到嘴里口若含胶,质感明显,软绵顺滑香韵久,滴水似有破冰声。感觉甚妙!
轻发酵的清汤绿水清香型铁观音占据了市场主流好多年之后,传统制法的铁观音又开始复活了,今年安溪就有不少的茶厂开始恢复生产传统工艺的铁观音,市场上又挂出了“传统工艺”的牌子,“绿叶镶红边”的中发酵型、传统焙火型等“铁观音”又开始摆上了各地茶庄的柜台。
商家的嗅觉永远是灵敏的,知道现代人的需要,“回归”和“怀旧”这两种“流行病”时下正在城市的小资阶层里,像流行感冒一样相互传染呢。
传统工艺经过变革,逐渐形成了现代工艺,现代工艺持续几年,又回归传统工艺。再过几年或者几十年,曾经的“现代工艺”是否也应该成了“传统工艺”?这个问题好像挺哲学的,呵呵。咱是商人,不懂这些,还是让专家学者们去研究去讨论吧,但是作为商人,我自然明白这样的道理——
市场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
恐怕难有真正的传统工艺了~
晨歌兄好!
商家的嗅觉永远是灵敏的,知道现代人的需要。
现代人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商家的嗅觉永远是灵敏的,知道现代人的需要。
现代人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茶叶背离茶性,一味为迎合市场而不断地变着,恐怕也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