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买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 这是吴昌硕晚年怀念邓尉香雪海之梅花而写的一首诗。吴昌硕一生爱梅、咏梅、画梅,为了永远与梅花为伴,把十里梅花的余杭超山作为其长眠之所,以遂他“安得梅边结茅屋”之宿愿。
当然,如今公路已成网络,早已无需费时地弄舟而往。赏梅,也变得方便了许多。因此,第二天早晨,在沐浴了晨曦竹风的清新之后,便告别了吴昌硕的故乡,一路高速,向苏州西山而去。
西山,位于烟波浩渺的太湖之中。以前到西山必需乘船或快艇,现在,三座总长达4308米的分别连接长沙岛、叶山岛、西山岛的太湖大桥,把岛和陆地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西山既是个茶果之岛,又是一个梅花之岛。西山种梅始于唐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现有梅林面积近五千亩,可以说是中国赏梅胜地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梅花数量最多的一处。而闻名于世的洞庭碧螺春也出产于此。碧螺春俗称“吓煞人香”,想必就是因为在其孕育期,受到梅香的熏陶而香誉乾坤的吧。
当我们驶上太湖大桥时,如画般的水光山色立刻呈现在我们面前,不由放慢车速,打开了车窗,尽情地欣赏这粼粼的波光,渺渺的山峦。领略这徐徐微风和暖暖春意。
一踏上西山岛,立刻就感觉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的梅花的清香。映入眼帘的尽是含苞怒放着的梅朵,其况之盛,绝不是其它赏梅地点可以比拟的。看,那些梅树或成片,或成林,遍布在远畴平野,山坞高坡、村舍曲径、湖旁池边。风起处,梅舞婆娑,香含氤氲,把个偌大的西山变成了一个浩瀚的梅海。
古人赏梅讲究意境,即选择一定的环境来品赏。如在淡阴、晓日、细雨、轻烟、明月、微雪之时,于溪边、桥畔、竹傍、松下、疏篱、岩崖、山谷等处,三五好友或梅旁横笛,花下弄琴;或梅前挥毫,花间颂吟。月下伴影,念静思凝,梅人合一,自然无穷其趣了。
也就不想在人多的风景点赏梅,便缓缓地开着车,随意沿途而行。车随山势起伏,梅向坂坻争奇,仿佛我们荡舟于花海,在迷人的馨香中,是否醉了他,又醉了你?但唯独是不能醉我的,唯有凝神以御了。
突然,不知谁喊了一声:“看,我们在这里设席喝茶岂不妙绝?”。
停车一看,果然。但见路沿山坡下的绿树丛中,散落着株株白梅,与前面太湖粼粼的波光遥相辉映,乌瓦粉墙的农舍掩映在湖光、绿叶、梅影之中。好个幽静的所在!虽然少了似雪如海的盛况,却也平添了一份疏梅弄影,淡茶盈香的意境,就决定在此设席瀹茶了。
“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桌是没有的,便在一株梅树下,取三面席地而坐,一面留与梅花。面对这一树梅花,近赏这万千风姿,感觉到的不但是她的冰肌玉骨,在暖暖的阳光下,却也万般柔情。
当煮沸的水注入茶瓯,一缕茶烟在梅香中袅袅升起,带着幽幽的茶香。却又迅速与梅香融合在一起,以至竟分辨不出哪个是梅香,哪个是茶香了。分茶毕,与一杯与梅,洒入树根的同时,也饮尽各自杯中的茶。
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啊!饮下的仅仅是茶吗?怎么如沐春风,似涤尘俗?难怪有“梅妻鹤子”之称的林和靖,会写下那首千古绝唱的咏梅诗来: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为之情迷的又岂止我一人?看,拈花微笑的龙井,在这梅树下果真豁然开悟了渊涩的禅机?筱凝视着杯中飘然而至的落英,是还在感叹前世今生的偶遇吗?而都老师那句不断重复着的“羡煞古人”,想毕已经羡煞未能同行的荼蘼,远在千里的叶羽。
落日染红了天边的一抹白云,也染红了一湖荡漾的春水。该是告别的时候了,与梅一起饮尽这最后的一杯清茗,挥挥手,道再见。明年的花香,是否会蕴含着一缕茶韵呢?
相看两不厌
楼主好闲情。
向往中!
这个时候还能赏的到梅花
羡慕中!
读梦箫兄茶文, 真是享受!
唯有羡慕!
梦萧和晨歌的美文不约而同提到了“碧螺春”。
很多早已淡忘的诗句,总在梦萧的美文中再遇见: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