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楼主 梦蝶 | 只看他(她)
2007-03-26 16:03:00 引用

新民晚报 陈健


  记得小时候,我患上了“大嘴巴”即腮腺炎,浑身发热,痛苦万分。恰巧邻居一位中医师见了,便从家里拿出一块磨剩半锭的老墨,用水磨浓,涂在我患处,顿觉凉爽舒服,接着吃了几剂药,内服外涂,不久便治愈了。这在我幼小心灵上留下了深刻印象,百思不得其解为何小小墨有如此功效。长大后翻检药典医书,方悟墨的神奇功效。《本草纲目》载:“墨,气味辛温无毒,主治止血,生肌肤,合金疮,治产后血晕崩中……”药墨也就是在制墨过程中加入各种针对性的中草药,使墨具有治疗疾病的效果。作药用墨只能是松烟,油烟则不行。
  
  经过几年的寻寻觅觅,功夫不负有心人,笔者终于收集到一锭名符其实的清代乾隆年间曹素功六世孙尧千氏制八宝五胆药墨。此墨造型整饬,通体潄以真金,熠熠生辉。楷书“曹素功虔制”笔力刚劲,字里行间蕴含恭敬之味。下端一圆一方篆书“尧千”名款印,尽腾挪之法。左右二游龙作拱珠状,墨顶“尧千氏”三字似铁划金钩瘦金体,意味浓酽。八宝指牛黄、冰片、沉香、犀角、麝香、琥珀、珍珠、金叶。五胆是加入蛇胆、猪胆、鱼胆、虎胆、熊胆。这些药物具通窍、化痰、清热、解毒、养阴等作用,可广泛用于急症暴热、中风神昏诸症。
  
  墨入中药,可上溯三国时期魏国墨家韦诞,“以真珠一两,麝香半两捣细后,合烟下铁臼中,捣三万杵”,首开用药入墨之先河。针对性的用墨作为某种治疾疗病的药品,是晋代的葛洪,其著作《肘后方》中载有用墨制成的“姜墨丸”治疗红白痴疾。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有“研浓墨点眼治疗飞丝入目红肿的方法”。据传在唐朝,易州有位读书人,屡试不第,皓首穷经,劳累过度,得了鼻衄之症。一日深夜苦读时,鼻孔突然流血。他忽忙用棉花蘸墨汁塞入鼻中,血竟止住了。从此这种止血法流传民间。明清之际,墨疗的作用大大提高,产生了以墨为主要成分的复方制剂,并载入清皇宫《内廷法制丸散膏丹各药配方》,成为帝王御用药。在民间,墨家与药号共同携手研制药墨,北京同仁堂曾多次生产药墨投放市场。依配方不同,有专治中风、神昏、惊癫的八宝五胆药墨;于妇科的八宝灵丹;专门止血的八宝止血药墨;适用家庭常备的万应锭等。药墨规格有五分、一钱、二钱之别,每两值银元四元,故属高级墨,因而墨面常刻“实价纹银三换”字样。
  
  药墨亦可作书作画,墨色历久不褪,舐笔不胶,入纸不晕,香馨透纸,防腐防蛀,笔墨挥洒,饱享佳墨之馨,不啻步入仙境之妙趣。故人有诗云:“五胆八宝入松烟,千锤百炼成方圆,奇墨入纸龙凤舞,内外兼用病魔寒。”



#2 心香一瓣 | 只看他(她)
2007-03-26 16:03:00 引用
长见识了。
#3 小玩子 | 只看他(她)
2007-03-26 16:03:00 引用

嘎嘎

长见识了!~~

谢谢楼主分享!

#4 云萱 | 只看他(她)
2007-03-26 16:03:00 引用
传统的精髓越来越少了!

感谢梦蝶兄!
#5 楼主 梦蝶 | 只看他(她)
2007-03-26 17:03:00 引用
感谢老祖宗

#6 日出东方 | 只看他(她)
2007-03-27 05:03:00 引用
呵呵。。。梦蝶兄好!
#7 楼主 梦蝶 | 只看他(她)
2007-03-28 17:03:00 引用
C-->
1/1
m.368tea.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