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楼主 | 只看他(她)
2007-03-29 15:03:00 引用
[media=wmv,480,100,1]http://lina.aosman.com/bbs/songs/李娜%20序歌-一个古老的传说.wma[/media]
#2 楼主 | 只看他(她)
2007-03-29 15:03:00 引用
春草年年绿 绿了千年
牧歌悠悠唱 唱遍草原
有一支歌 也唱了千年
奶奶唱给爸爸听 我唱在心间
秦时的明月 依然明艳
汉时的雄关 已经不见
多少英雄的伟业 已经被风吹散
一个牧羊人的歌声 永留人间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 苦忍十九年
渴饮雪 饥吞毡 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 旌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 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听笳声入耳心恸酸
秦时的明月 依然明艳
汉时的雄关 已经不见
有一支歌 唱了千年
有一支歌 唱遍草原
有一支歌 永留人间
有一支歌 我唱在心间
#3 楼主 | 只看他(她)
2007-03-29 15:03:00 引用

(转)声乐套曲《苏武牧羊》印象分析


一、《苏武牧羊》的作词
  
   《苏武牧羊》的词作者是现任天津音乐学院的博士生导师田青教授,他主要学术研究方向是中国佛教音乐,曾担任过多次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评委,是音乐界的一位重量级专家。
  
   按照当年创作资料的记载,《苏武牧羊》是先作词,后谱曲的,也就是说,作品的思想基调是来自田青的构想。田青的设计思路概括的说就是,一要从历史的高度讴歌苏武“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气节;二要还原苏武人性化的一面;三是要再现宽广的汉代古风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整个声乐套曲一共七首歌曲,分别是序歌、 骁歌、 牧歌、 琴歌、 春歌、 酒歌、 尾歌。从内容上看,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引子、叙事、结尾。
  
   引子部分就是《序歌•一个古老的故事》, “春草年年绿 绿了千年 ,牧歌悠悠唱 唱遍草原 ”,一开始,作者就用了“推拉”的手法把听众一下子带到千年以前那辽阔的草原,紧接着引入主题,“有一支歌 也唱了千年 ”,这首歌讲的就是苏武——“一个牧羊人的故事”,他“留胡节不辱 ”、“苦忍十九年 ”、“心如铁石坚”,同时感叹到,尽管时代变迁,可苏武牧羊的故事一直流传,苏武的气节也将“永留人间”。 序歌的歌词比较简洁,基本反映了故事的概貌和主题思想。其中引用了部分学堂乐歌版本的歌词,也嫁接得恰倒好处。
  
  叙事部分由骁歌、 牧歌、 琴歌、 春歌、 酒歌组成,讲述了汉武帝时期,中郎将苏武身负皇命,出使匈奴,被禁十九年,威胁利诱,不为所动,最终回归故土的故事。故事内容不很复杂,但其历史文化背景是相当深远的,要把这么大的题材,集中在五首歌中反映,对词作者而言,不仅对中国古文化要有相当深刻的了解,还要有精湛的文字水平。
  
   《骁歌.出塞 》是该套曲中歌词字数最少的一首,也是整体语感最好的一首。讲述的是苏武率使团离开长安,前往匈奴的情景 。“出雁门、越雄关,别父老、跨雕鞍 ,为国家 、求平安 ”,短短18个字,把苏武出行的目的、路线交代的一清二楚。“男儿今出塞 ”了,苏武看见的是“背后长河落日, 眼前大漠孤烟 ”,心中的豪情由然而生,所以“手持一根节杖 ,胸怀万里江山 ”。 歌词虚实结合,有景有物有人有情,字句凝练、词风豪放。

#4 楼主 | 只看他(她)
2007-03-29 15:03:00 引用
《牧歌.贝加尔湖的冬天》是景物描写最成功的一首,反映的是苏武因匈奴背信弃义,被禁锢在北海(贝加尔湖)牧羊的情景。作者运用了“印象派”的手法,展现出一副北国冬日的风景画,“白茫茫的雪原 、黑沉沉的苍天 、黄澄澄的太阳、静悄悄的湖面、空荡荡的荒野、孤伶伶的牧人” ,在如此肃穆萧飒的环境里,苏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那“凄厉历的寒风里”,长夜难眠 。孤苦的苏武只能在梦里,才能感受到故乡的温暖,作者用了8个排比句来描写“梦中的”的美好,以此衬托贝加尔湖生活的凄苦,也间接反映了苏武坚贞不屈的品格。 叠词的运用是该曲歌词的特色,借景抒情的文学手法,也展现了作品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琴歌.望月观花》把笔墨触及到了苏武的内心世界,十九年的岁月,苏武孤零零一个人,远在他乡,看月圆月缺、看花开花落,思故乡、想亲人。作者用了递进的手法 ,来描写苏武这种无法排遣的思愁别绪, 比如说苏武“怕见月”时,作者为强化情绪, 又接着说“ 尤其怕见月圆”,原因是“月圆了不好”,进一步解释,是“月圆了让人心酸 ”,就是这样把听众一步一步带入到一个寂静的月夜…… 《琴歌.望月观花》的基调是冷色的,理性的词汇却偏偏营造出整个套曲中最为感性的氛围。
  
   《春歌.牧羊姑娘》是词作者自己最满意的一首,也是他还原人性化苏武的体现。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对苏武在在匈奴“娶胡妇、生胡子”一向是讥讽不屑的。田青站在人性的角度,对苏武此举给予了理解和美化。“在茫茫草原上 ,一群羊遇到了令一群羊 ,在浩荡春风里 ,牧羊人遇到了牧羊姑娘 ”,是啊,万物复苏的春天,也是人性回归的时候,在春风中,苏武“昏眩、痴迷、软弱、踌躇 ”,春风不仅“吹乱了他的脚步 吹黑了他的白发” , 也“吹落了他的节杖、吹乱了他的心房”。 歌词含蓄而不失炽烈,优美而不失通俗。“牧羊姑娘”与其说是指具体的人,还不如理解为人性,人性是应当尊重的。
#5 楼主 | 只看他(她)
2007-03-29 16:03:00 引用
《酒歌.归来》的歌词戏剧性比较强,第一句“留胡十九载 今天归来 ”好似戏曲中的“叫板”——老天开眼,苏武终于可以回家了。接着,作者用了“散板”式的、热烈激动的词句着重描写了苏武回家的情景:他急匆匆只盼“大青骡子你快快走”、他泪满面 “长安不见十九年”、他长嗟叹“十九年苦难对谁言”,他心欢喜“十九年苦难熬出了头”。 赤子归来,如“黄河万里归大海”,他只要“一头扑进母亲的怀”,让欢喜的眼泪冲淡那痛苦的回忆。 人们传诵着“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 十九年、牧羊北海边”的动人故事(副歌),苏武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真正的民族英雄。

  结束部分《尾歌.梦里草原 》可以用我一位网友的话来描述“在数年之后的现在,发现尾歌所表达的那种物似人非的感慨才是最微妙的, 不是大悲 ,不是大喜, 也不是看破红尘的绝望,而是对人世的一种参透。”如果没有最后的尾歌,苏武的故事可能仅仅停留在忠君报国上,尾歌起到了最后点眼的作用,把一个悲凉的故事演绎成人性之歌、气节之歌、民族之歌,时间可以淘尽苦难和虚华,留下的是人类不灭的精神。歌词耐人寻味,闪烁着哲理的光芒。
  
   歌词是歌曲的精神所在,直接影响了作品思想性、艺术性、流行性。《苏武牧羊》发行十年,仍然鲜为人知,这与包括歌词设计基调在内的作品设计思路上的偏失有着密切的关系。二十世纪初期的学堂乐歌-单曲《苏武牧羊》因其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雄浑通俗的旋律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经典,二十世纪末期的套曲能否走出其影响,演绎出全新的音乐形象,表达出更为深远的思想,这是词作者田青必然要考虑的。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套曲中更偏向于对人性的发掘,比如 牧歌、 琴歌、 春歌中都着重描写了苏武的心理,而对苏武气节的着墨较少,从音乐的社会功能来看,这样处理,必定要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套曲的七首歌词风格迥异,气势流畅,其匠心独运之处令人拍案叫绝,但文字境界、语言美感都逊于单曲,在艺术性上,只能说各有千秋。
#6 楼主 | 只看他(她)
2007-03-29 16:03:00 引用
二、《苏武牧羊》的作曲
  
   《苏武牧羊》的曲作者黄荟,是当代中国著名的HI-FI音乐制作人,也是中国现今“世界音乐”风格的新音乐的代表人物,其音乐以“想像力”、“创造性”、“识别度”为特征,自成一家。黄荟1990年从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到1996年创作《苏武牧羊》时,一直是自由作曲家的身份,他曾经担任过音乐监制、银河少年合唱团、东方歌舞团的作曲、指挥等, 比较成功的是交响协奏曲《塞上曲》 (韩中杰指挥,中央乐团1992年首演于北京音乐厅),其他都是名不经传的影视剧歌曲等。所以,《苏武牧羊》可以说是他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作,也是他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
  
   黄荟在《苏武牧羊》走的是“New Age和World Music”路线,他认为“搞这种音乐的人,都是学严肃音乐出身的,他们都有边缘性意识,他们都站在严肃音乐和流行音乐之间。着眼点是非主流,所谓非主流,就是寻找东方色彩和非常见乐器来表达非主流的声音,比如人声器乐化。当时觉得很有意思,但中国没有。”在这种思路下,就很好理解他极力开发出的李娜骇人的音域和上百件仿古乐器的大手笔了。
  
   《序歌.一个古老的故事》中,黄荟 在开始的几个小节中,运用了电声、人声(蒙古呼麦、女和声),模拟表现风沙吹过苍茫、辽阔的草原的景象,悠扬的马头琴、典雅的古筝、嘹亮的筚篥(头管)、雄浑的大鼓穿插其中,悠长的旋律、把人的思绪带入遥远的古代。紧接着在打击乐的伴衬下,引出《苏武牧羊》古曲的旋律,主题转向平和,出现了新的节奏因素,旋律柔中带刚,女声叙述在这里是主导动机。最后,主题从平和转为激动昂扬,古曲的旋律再次加入,并重复出现,表现了苏武的气节和精神将永世流传,全曲在高亢的古筝和激昂的合唱声中结束。
  
   《骁歌.出塞 》是套曲中最能反映汉风古韵的一首,雄壮豪迈的音乐形象一直贯穿了全曲。开场激越的吹管、唢呐声令人看见了在清晨的寒风中整装待发的好儿男,庄严的号角声中隐约听见了战马的嘶鸣,咚咚的鼓声犹如军队整齐的步伐,合着强劲有力的节奏,低沉雄浑的男声合唱部分的旋律响起,表明了大家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紧接着由女声喊唱出了苏武的心声,一段平稳豪迈的旋律之后,女声节节攀高,冲击着人声的极限高度,营造出更加震撼的听觉效果。在这首曲子中,黄荟的人声乐器理念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7 楼主 | 只看他(她)
2007-03-29 16:03:00 引用
《 牧歌.贝加尔湖的冬天》采用了本是旋律舒缓、节奏自由的草原牧歌曲风,黄荟在此曲中没有照搬惯例,而是按照歌词的意境,放大了牧歌中的颤音部分,在吹管乐声中,由颤栗的旋律展现出阴冷、低沉、孤独、悲凉的音乐形象,古筝清冷的丁冬声仿佛让人看见到那滴水的寒冰,低回旋律的重复,反映了苏武在冰天雪地里牧羊生活的艰辛。接着,音乐速度稍许加快,音色也稍许明亮起来,但压抑无奈的情绪依旧,体现了苏武内心虽然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却无法实现的痛苦。
  
   琴歌,是汉代一种主要歌唱形式,自弹自唱是汉代独有的特色,讲究“声依咏”,即琴声伴着歌声而行。汉代的琴歌流传至今的较多,如《鹿鸣》《百里溪歌》等,这或许对黄荟创作《琴歌.望月观花》有所帮助。这首歌曲的音乐确实符合 “声依咏”的特点,与如泣如诉的女声相伴的是幽怨的古筝,只在两段歌词的过门处,我们听到了四胡在高音区徘徊缠绵的旋律。本曲的另一个特色是在琴曲中加入了多种打击乐,以增强节奏感,更加衬托出苏武对月唏嘘,观花长叹时空寂的氛围。
  
   《春歌.牧羊姑娘》是套曲中最具异域风情的一首,可以听到,源自波斯的唢呐、代表佛朗明戈风格的西班牙木吉他、久已失传的维吾尔族古老民间乐器“胡西它尔”等,与中国古老的乐器一起演绎了曲风热烈欢快、节奏抑扬顿挫的阿拉伯马卡姆旋律段,表现了苏武在人性复苏后,愉悦及矛盾的心情,而反复出现的副歌部分的音乐,更是令人过耳不忘。
  
   《酒歌.归来》是套曲中最火暴的一首, 黄荟调动了所有的乐器和人声,描绘了一幅欢乐激动的回归图。女声的“叫板”后,唢呐吹出了高亢明亮的主旋律,曲风是熟悉的西北小调(酒歌是中国民歌体裁风俗歌的一种),鼓乐声中,欢快的打击乐伴着苏武急匆匆地往家赶。接着,在节奏明快的和声与旋律中,苏武长腔唱出了多年的压抑,这段音乐和演唱很象戏曲中的“紧打慢唱”,加强了气氛的渲染效果。最后,在古曲的旋律中,男声部和声再次歌颂了苏武的气节,此时女声担当乐器,长达一分多钟的、与唢呐对应的高音喊唱,把苏武回家后的激动心情表现到及至
  
   《尾歌.梦里草原》是套曲中意境最为优美的一首。电声在引子部分就制造出草原星空梦幻般的情景,悠扬的蒙古旋律中,苏武轻轻走来,饱经沧桑的眼睛看着这片痛苦过、欢乐过的土地,一切成为过去,留下的只是美好。在“牧羊姑娘”的和声中,苏武是否在怀念着那段草原爱情呢?他没有回答,激荡的古筝也许就是他的心声。接着打击乐模拟出马蹄的声音,仿佛看见,苏武信马游缰,唱着古老的牧歌,向着远方走去,在悠扬的牧笛声中,他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天边。
#8 楼主 | 只看他(她)
2007-03-29 16:03:00 引用

三、《苏武牧羊》的演唱
  
李娜,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演唱《好人一生平安》《唐明皇》《嫂子颂》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影视剧歌曲而蜚声歌坛,然而真正被公众认可成为“最优秀通俗歌手”的,还是她在1994年演唱的那首经典歌曲《青藏高原》。在《青藏高原》中,李娜以其情绪饱满、技巧高超的演唱表现了世界屋脊的神秘和庄严、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促使《青藏高原》成为了后来诸多歌手展示实力的曲目,也打破了通俗歌曲中没有艺术歌曲的传统框架。《青藏高原》的巨大成功,使李娜成为了国内知名音乐人积极合作的对象。而当年创作业绩相对还只是一般的黄荟能邀请到李娜的加盟,无疑为作品的成功又增添了一份保障,而事实上,李娜的表现也证明了黄荟的选择是正确的。
  
   李娜 曾经说过“ 在《青藏高原》被认可的那一天起,我就清醒地触摸到自己,我的艺术个性就是没有个性。” 在《苏武牧羊》中,我们的确看到了一个可以随心改变声音形象、难以准确判定唱工套路的李娜。她的声音古灵精怪,塑造的声乐形象可老可小、可男可女,可庄可谐、可喜可悲。她的演唱方法,也让人琢磨不定,可以听出其中的戏曲唱法、和多种民族唱法,又仿佛能寻觅到一丝美声唱法的感觉。尽管后来人们对她的演唱效果推崇备至,但国内学术界对其演唱风格、发声方法的研究或评论却很少,“没有个性”的艺术个性是不是其中的原因呢?
  
   《苏武牧羊》中的音乐形象要求是变化的,在《序歌》《牧歌》《春歌》中,要求是故事的叙述人,而在《骁歌》《琴歌》《酒歌》《尾歌》中,要求是苏武。所以李娜在七首歌曲中根据音乐形象,用声音设计出了丰富多变的音乐表情。 如《酒歌》“留胡十九载、今天归来”这两句中,李娜一开始以强劲的气息喊唱出“留胡”两个字后,在高音处突然刹住,造成一丝悬念,然后声音迅速下猾,用颤音低声唱出“十九载”后,声音突然直上,拔起到一定高度,然后婉转至顶,让人感受到苏武历经坎坷的辛酸苦辣尽含于此。“今天归来”这一句也是先抑后扬,“来”字的高音喊叫却不同于前一句,在后半部分变成了摇滚搬的呐喊,反映苏武压抑多年的情感终于象火山般迸发了

#9 楼主 | 只看他(她)
2007-03-29 16:03:00 引用
在李娜演绎的音乐表情中,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她那呐喊般的演唱,这种喊唱的方式在通俗歌手中本是常见的,但能够以真声上到三个八度以上、且气息依然饱满的,目前只有李娜一人。她的喊唱,速度上或蜿蜒盘升、或直冲云霄,音色上或豪放悲壮、或激越清亮的,浓郁的戏曲韵味更是增添了声音的表现力。而与喊唱截然不同的是一些忧伤、凄婉的表情,比如在《琴歌》中,那种雅中有悲、思中含泪的轻声、泣声,让人看到了一贯以演唱宽厚、豪放风格作品为主的李娜,在驾驭不同意境作品时所表现出的超强自信心和控制力。
  
   李娜是通俗歌手,但她在《苏武牧羊》的演唱,却让人感受到了多种唱法的整合。比如,《序歌》后半部出现的“沉音唱法”,《琴歌》的“气声唱法”、“吟唱法”,《酒歌》开始时出现的“气口断腔”等等。她的高音立体感较强,共鸣焦点也不在眉间,较好的头腔共鸣和胸腔支持令人想起意大利唱法。难能可贵的是,李娜并没有滥用技巧,她注重字、声、情、气与作品内涵的完美结合,以情带声,“先动己而后感人”;同时也尽量在歌曲的小弯、气口、拖腔等处,体现自己的风格和色彩。
#10 蓝心语嫣 | 只看他(她)
2007-03-29 16:03:00 引用
1 2
1/2 下一页
m.368tea.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