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发帖 | 我要发帖 | 我要回复 | 转到电脑版
看 14817 次 | 回 16
#1 楼主 admin | 只看他(她)
2011-03-06 00:03:27 引用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接宝贝(女儿),接不来掉眼泪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明代已见此俗。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时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到时候京城的理发店也将变得“人满为患”,店员会忙得不亦乐乎,都没时间吃中饭哦!听店长说,有不少人头发其实并不长,但也要理一理,生意比平日至少增加三四倍。



老北京有个民谚,叫“二月二,接宝贝(女儿),接不来掉眼泪”,出嫁的女儿这天要到娘家去过。其实南方北方都有这个说法。南方有个民谚,叫“二月二,家家门前接女儿”,出嫁的女儿这天要到娘家去过。有人把这天叫作“母女节”。二月二,是老南京接闺女请女婿的日子,俗称“闺女节”。新嫁出去的女儿正月里是不可以回娘家的,好容易等到这天父母便急急忙忙接闺女了,女儿可以向父母倾诉在婆家过得好不好。



这天南京民间也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二月二老南京还要吃带“龙”字的食物,比如“龙耳朵”就是水饺,“龙鳞”即煎饼,“龙子”即米饭,“龙须”则是面条。北方人家里则蒸懒龙(长长的象龙一样的带馅的面食)吃。


宋朝的时候,“二月二”被指定为百花生日,到元朝时称为“踏青节”,一直延续至今。在这天,人们会携家带口去踏青。


旧时民俗禁忌甚多,“正月里不许剃头”即为一例。夏历第一个月里,任凭男孩毛发疯长,却丝毫不能侵犯,否则对舅舅不利。“正月里剃头,死舅舅。”多吓人的一份责任,舅舅的安危全系于外甥的头顶之物。直至夏历二月初二,男孩才有了剃头的**。

  外甥的头发因何与舅舅的性命有了瓜葛?实在费思索。**学家考证人类是从母权**一步一个跟头才到父权**的。在女人说了算的母系氏族**,娘家人的重要代表——舅舅,自然不可小觑。



**二十四年版的《掖县志》卷二《风俗》揭出了习俗的谜底:“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 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正月不剃头,原是“思旧” ,不是当心“死舅舅”。原来如此!



#2 阿土 | 只看他(她)
2011-03-06 00:03:29 引用


#3 龙女儿 | 只看他(她)
2011-03-06 00:03:02 引用
俺们这里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
小孩子都要在二月二理发哪~~~


#4 静静 | 只看他(她)
2011-03-06 02:03:44 引用
二月二,龙抬头

#5 无奈羔羊 | 只看他(她)
2011-03-06 02:03:14 引用
五里不同乡,十里改规矩。一个小节气竟然能够神州人带来这么多快乐,中国真好!

#6 清水散人 | 只看他(她)
2011-03-06 04:03:43 引用
二月二龙抬头, 正准备去理发

#7 喜欢安静 | 只看他(她)
2011-03-06 04:03:52 引用
刚理发回来,

#8 清水散人 | 只看他(她)
2011-03-06 04:03:54 引用

理成啥样了哩


上个PP



#9 平凡小居 | 只看他(她)
2011-03-06 10:03:42 引用


#10 清水散人 | 只看他(她)
2011-03-06 10:03:25 引用
今天中午刚去理发回来, 据说今年会有好运哦

1 2
1/2 下一页
m.368tea.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