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茶日记——大红袍
大红袍,生长在武夷山峭壁上的这几株茶树,带给多少茶人以仰视与神圣。当我千里迢迢的奔赴到它的岩下,心情一如信徒参拜心中的神佛。抬头仰视这个神话与传奇中的主角,大红袍在石壁上从容淡定。看着它在风中舞动的枝条,仿佛听到了千年的呼唤,看到了历经沧桑后的荣辱不惊。在一个初爱茶的北方人心中,大红袍已经不再是一个茶的品种,而是升华为了一种茶圣,茶王或是茶的最高境界。
没有想过有一天能够品尝到大红袍,二十克近二十万的天价不是我辈所及,而山下满街叫卖的嫁接大红袍又令人生疑。今天上午,突然收到友人从远方寄来的二代大红袍,系母株无性繁植后与八种名贵的武夷岩茶调配而成。温暖与惊喜之余,怀着圣洁之心品饮:
用水:农夫山泉
器具:紫砂壶(120CC)
置茶量:五分之三壶
干茶有浓郁的香气,将一泡之干茶量置于茶室后,因有事离开五分钟,一进屋子,竟然满屋子都是浓浓的茶香。近嗅之,香气忽隐忽现,内涵丰富,层次颇多。
活煮甘泉,松涛阵阵后鼎汤初沸,高冲入壶,迅速出汤,得到了第一泡茶汤。
从第一泡始到第十泡止,品饮此茶,感受惊异,又似乎一时无从谈起。整个饮茶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不尽相同,却浑然一体无法分割,每一道茶汤的感受全然不同却又一气呵成:
第一泡茶汤入口,略香轻甘,好象是混沌无知的童年,轻空无物却又恬静幸福。
第二泡比较第一泡,略有一点复杂的感觉,就象有了烦恼的少年,但却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内容并不丰富。
第三泡茶汤突然改变,茶汤在口中给人强烈的感觉,很是激烈,内容繁杂,五味俱全:几分酸,几分甜,几分苦,几分辣,几分争端,几分愤愤,几分不平,几分得意,几分气盛,几分纷争,几分奋斗。。。。。。内容太多了,每一种回味都丰富而强烈:时而让人想起远离而去的初恋,时而有几分奋斗中不为人知的苦涩,时而有成功后的甘甜,时而有与命运的抗争,时而有无法逆转的无奈。。。分明就是年轻气盛的青年时代!
第四泡茶汤开始有了些许淡泊,但却隐含了更多的老辣和坚硬,茶汤中甚至可以品出几许老辣弥坚的手段,但比起第三泡来已经略显平和。就象是不惑之年。
第五泡茶汤已然淡泊了许多,茶汤中少了激烈,多了平和,少了纷争,多了宁静,少了欲望,多了淡泊。这时喉中没有了第三泡时的愤世骇俗,舌下开始有了一些回甘与厚重的回味。但是隐隐仍有苦辣的感觉。
第六泡,茶汤更为顺滑,人生的棱角尽去,就象有了更高的高度和更广的胸怀,虽然茶汤中淡泊更多,但却是一种厚重的淡泊,茶汤带给人的感觉厚厚的,却淡淡的,内容丰富,却是淡泊如许。此泡茶汤也许只有东坡的一首词的含义可以类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作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
第七泡更为甘怡,如果说第六泡中还有一丝无奈,被动的适应,在品饮后的喉底仍有若隐若现的淡淡的一丝苦涩和辛辣。那么在第七泡中,就只有丰富阅历后完全的豁达与坦然。淡泊,宁静,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充满了智慧。
第八泡后茶汤宁静安祥,生命中的得失纷争尽去无痕,只有怡和。茶汤不甜不苦,不辛不辣,泊而不淡,但却出现了象老酒一样的一种醇醇的厚厚的韵味。
第九泡,就只有一种真正的旷达淡泊和厚重的回味在其中。这种回味好象全无甘苦,没有什么感情色彩的感觉,只是厚重,似乎只有这两个字可以表达。
第十泡茶汤更为淡泊。并且因我冲泡的水平不佳,开始有了一丝水的感觉。
十泡茶汤静静的陈列在那里,汤色赏心悦目,在其平静如许的外表下却隐含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和丰富的内涵。
此刻,口中似乎什么也没有,又似乎五味俱全,从最初的一泡到最后的第十泡,大红袍给我的感觉简直就是人生的缩影,从呱呱坠地到耋耄老去。。。面对这给我触目惊心强烈感受的一泡茶,我已无语,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述此刻的心情。
此刻再拿起手中的空杯,刚才在品茶过程中不太明显的香气却缕缕不绝的飘来,如兰如梦,这种香气似乎是由三维空间构筑,香气的层次丰富,变化不停,难道是一种经历后顿悟的内心?只留下了这样怡人悦已的空灵与隽永?
这种香气似乎是由三维空间构筑,香气的层次丰富,变化不停,难道是一种经历后顿悟的内心?只留下了这样怡人悦已的空灵与隽永?
神往~~~
茶遇知已。
茶真奇妙!
兰心煎这泡清香型的大红袍后, 发生了多少故事!
还真得感谢这泡茶! 感谢兰心!
好茶,好文,幸好 我的大红袍没写,不然羞死了
各有各的味道.
各有各的味道.
而且兰心说二十克就近二十万元,想来我喝的是假的了,不过喝的感觉还不错,我喝时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喝完这口,就对下一口充满期待,不忍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