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翠芽,系江苏省新创茶叶品牌,北方市场较少出现。逢友人转赠,包装精美,欣然品饮。
用 水:农夫山泉
用 器:白瓷盖碗
置茶量:5 克
茶品每五克为一小包装,干茶茶芽肥壮,外形匀整。叶形扁平显毫,但色泽略显黯淡,光泽度不足。
细闻干茶,异香扑面,然此异香非彼异香也,香型不似普通绿茶之正味,感觉有类似番茄果谱的异味。
第一泡,待水温低至八十五度左右,迅速高冲快出,可见叶底尚未舒展,茶汤滋味淡薄。细闻叶底,有一些烟味和番茄果脯的杂味,疑为与类似产品同放后吸入异味。
第二泡以后,仍快速出汤,茶汤表现平淡,欠顺滑醇厚。叶底仍然异味较重.
因第一次品饮此茶,疑为用盖碗置茶量过多,重新用玻璃杯冲泡。
干茶入杯后,外形尚可,若干茶芽如针悬浮于水面,但茶汤不但乏善可陈,反而在水的不断浸泡下彰显苦涩。饮后不但未有舒爽之感,反而有类似“锁喉”之感,茶汤之苦涩在口腔中滞留,咽部不适之感挥之不去。
感觉此茶制茶重点着重于外形,精美的外包装,匀整的干茶外形,除了加重品饮前后期望与失望的强烈对比外,大概唯一有用的是在不品尝的情况下,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饮后静坐,金黄色绚丽的包装盒张扬着一种华而不实的虚浮,令茶汤中的苦涩不爽在口腔中愈发的弥漫开来。不禁莞尔一笑,这泡茶多么象现今社会的一些名人、名牌,在令人仰慕的全方位包装之下,却是胜名之下,难负其实.
搜索相关资料,看到金山翠芽为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研发成功,曾获首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第一、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国际名茶评比会金奖等殊荣。1998年,曾以每公斤16000元的高价拍出,创下当时中国茶叶的“天价”。但“金山翠芽”成品质量良莠不齐,让这一名茶一度濒临绝境。这次的品饮经验亦成为旁证。相信真正的金山翠芽定非俗品,然茶叶市场急功近利、管理混乱以致品牌效益难以维系的现状略见一斑。
轻声叹息,为这些春芽,为那些制茶人。茶最终是用来喝的,不仅仅为了观赏,怎能舍本逐末?相比劳神费工金玉其外,脚踏实地内质其中会赢得更多的尊重!
[QUOTE]这泡茶多么象现今社会的一些名人、名牌,在令人仰慕的全方位包装之下,却是胜名之下,难负其实.
[/QUOTE]
这茶还真是中看不中喝呀!
[QUOTE]这泡茶多么象现今社会的一些名人、名牌,在令人仰慕的全方位包装之下,却是胜名之下,难负其实.
[/QUOTE]
这茶还真是中看不中喝呀!
的确赏心悦目
是啊! 茶最终是用来喝的. 别舍本逐末.
过于注重包装与条型, 必然失去根本!
最怕喝这种茶!
简单喝茶
欣赏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