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自:怀恩新浪博客
核电站事故一览
1957年9月29日:前苏联乌拉尔山中的秘密核工厂“车里雅宾斯克65 号”一个装有核废料的仓库发生大爆炸,迫使苏联当局紧急撤走当地11000 名居民。
1957年10月7日:英国东北岸的温德斯凯尔一个核反应堆发生火灾,这次事故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污染了英国全境,至少有39人患癌症死亡。
1961年1月3日:美国爱荷华州一座实验室里的核反应堆发生爆炸,当场炸死3名工人。
1967年夏天:前苏联“车里雅宾斯克 65 号”用于储存核废料的“卡拉察湖”干枯,结果风将许多放射性微粒子吹往各地,当局不得不撤走了9000 名居民。
1971年11月9日:美国明尼苏达州“北方州电力公司”的一座核反应堆的废水储存设施发生超库存事件,结果导致5000 加仑放射性废水流入密西西比河,其中一些水甚至流入圣保罗的城市饮水系统。
1979年3月28日:美国三里岛核反应堆因为机械故障和人为的失误而使冷却水和放射性颗粒外逸,但没有人员伤亡报告。
1979年8月7日:美国田纳西州浓缩铀外泄,结果导致1000 人受伤。
1986年1月6日:美国俄克拉荷马一座核电站因错误加热发生爆炸,结果造成一名工人死亡,100 人住院。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大爆炸,其放射性云团直抵西欧,造成约八千人死于辐射导致的各种疾病。爆炸最终导致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今天的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受到的核污染最严重。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遍及前苏联1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那里居住着694.5万人。由于这次事故,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附近的居民被疏散,庄稼被全部掩埋,周围7000米内的树木都逐渐死亡。在日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切尔诺贝利的核辐射通过风力、雨水等传播途径,污染了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等一些堪称世界上最富饶的土壤。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所泄漏的放射性粉尘有70%飘落在白俄罗斯境内。事故发生初期,白俄罗斯大部分公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核辐射,6000平方公里土地无法使用,400多个居民点成为无人区,政府不得不关闭了600多所学校、300多个企业以及54个大型农业联合体。
2011年3月14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当地时间上午11点过后发生氢气爆炸。福岛县政府13日发布消息称,新确认有19名从福岛第一核电站方圆3公里撤离的人员遭到核辐射,已确认遭核辐射的人数由此上升至22人。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的核物质已经飘至东京,东京地区的放射线量已经超过了往常的20倍,而且继续处于上升的趋势。[3]
日本福岛核电站三号机组爆炸造成反应堆物质外泄
核物质扩散到整个北半球的大气中
日本三分之一以上的国土受到了污染
核辐射物质的外泄造成的冲击将远大于九级地震及海啸
核事故防护措施
在核事故情况下,为避免或减少公众受到放射性照射,应该对公众采取防护措施。防护措施包括紧急防护行动和较长期的防护行动。主要的紧急防护行动有:撤离,隐蔽和服用稳定碘。
较长期防护行动有:避迁,农业对策和补救行动,医学随访,区域去污及其恢复正常使用。
针对不同照射途径可能采用的防护措施如下:
防护措施 | 针对的主要照射途径 |
隐蔽 | 来自设施、烟羽和地面沉积的外照射 烟羽中放射性物质的吸入引起的内照射 衣服和皮肤上的沉积物可能引起的内、外照射 |
服用稳定碘 | 放射性碘吸入引起的内照射 放射性碘食入引起的内照射 |
紧急撤离 | 来自设施、烟羽和地面沉积的外照射 烟羽中放射性物质的吸入而引起的内照射 衣服和皮肤上的沉积物可能引起的内、外照射 |
临时避迁 和永久性再定居 | 地面沉积的外照射 污染的食物和水食入引起的内照射 再悬浮的放射性核素吸入引起的内照射 |
食品和饮水控制、**和禁用 | 受污染的食物和水食入引起的内照射 |
人体和衣物去污 | 外照射和/或内照射 |
临时提供呼吸道防护 | 放射性核素吸入引起的内照射 |
进出通道控制 | 地面沉积的外照射 再悬浮的放射性核素吸入引起的内照射 |
控制受污染的家畜 | 放射性核素食入引起的内照射 |
**或禁止使用受污染的产品(对施肥、燃烧、改良土壤等) | 放射性核素摄入引起的内照射 |
土地、建筑物和道路去污 | 地面放射性核素沉积的外照射 再悬浮的放射性核素食入引起的内照射 |
财产去污(行李、车辆等) | 沉积放射性核素的外照射 再悬浮的放射性核素食入引起的内照射 |
车辆和公共交通工具(飞机、火车等)的去污 | 沉积放射性的外照射 放射性核素食入或吸入引起的内照射 放射性物质从污染区向非污染区转移 |
动物饲料的**(例如从牧场转移到室内喂养) | 动物食入放射性核素后进入人类食物链引起内照射 |
辐射尘及辐射云的防护措施
当空气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时就需要采取一些个人防护措施。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可使吸入放射性物质所致剂量减少约90%。体表的防护可用各种日常服装,包括帽子、头巾、雨衣、手套和靴子等。对已受到或可疑受到体表放射性污染的人员进行去污,只要告诉有关人员用水淋浴,并将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脱下存放起来,直到以后有时间再进行监测或处理。
Q:当遇到核辐射危害,要先做哪些防护措施?
A:遇到核辐射危害,要先做到以下几个基础的防护措施。
1.尽量避免外出,尽量留在室内密闭空间。如果一定要出门,就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或带口罩,并尽量减少裸露的皮肤和空气接触。
2.关上门窗同时避免换气扇进行与外界的空气交换。如果核电站发生泄漏,附近居民首先应该撤离,距离防护是第一位的。
3.服用一定量的碘制剂,可预防核辐射的作用。要注意戴口罩,多摄入含碘食物,每天洗澡等说法是正确的。
防治辐射也有“专业食谱”
蔬菜:多吃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海带、卷心菜,要确保维生素的摄入量,这对防治辐射损伤及伤后恢复均有效,如VK可减少出血,VP减轻呕吐、恶心,VC使血细胞再生加速等。
肉类:多吃瘦肉、动物肝脏,注意减少脂肪的摄入,要增加植物油所占的比重,其中油酸可促进造血系统再生功能,防治辐射损伤效果最好。还要注意摄入的蛋白质品质优秀,数量充足,以减轻放射损伤,促进机体恢复健康。
饮料:多喝绿茶,多喝蜂蜜水。
此外,要注意无机盐供应宜加量。在膳食中适量增加无机盐(主要是食盐),可促使人饮水量增加,加速放射性核素随尿液、粪便排出,从而减轻内照射损伤。
Q:采取什么有效防护措施才能避免核辐射?
A:通常采用隐避、撤离、服用稳定性碘片、食物和饮水控制、出入通道管制、去污等措施来预防核电泄漏污染的危害。
1、隐蔽
早期停留于室内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措施,可明显降低全身及皮肤外照射剂量。当人们受放射性烟云照射时,隐蔽在室内可将外照射剂量减少50-90%,这要视建筑物的类型和结构而定。
2、撤离
撤离是最有效的防护措施,可避免或减少来自各种途径的照射,但也是各种措施中最困难、最易造成混乱的一种。
3、服用稳定性碘
用稳定性化合物可以阻止或减少特定器官对相应的放射性核素的吸收,从而减少该器官的受照剂量,稳定性碘就是一个例子。碘化钾或碘酸钾都能有效地减少甲状腺对放射性碘同位素的吸收,但他们不能降低已摄入的其它放射性核素的剂量,更不能代替其它防护措施。
4、控制食品和水,使用贮存的粮食和饲料
环境受到放射性物质污染时,放射性核素可直接或间接地转移到食品和水。禁止销售和食用受污染食品的措施。
5、控制通路
一旦确定受放射性物质污染地区内的人群隐蔽、撤离或搬迁,就应采取控制通路的措施。其好处是可防止放射性物质由污染区向外扩散,避免进入污染区的人员受照射,还可减少交通事故。
6、个人防护方法
主要指对人员呼吸道和体表的防护。当空气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时,用简易方法(如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可使吸入放射性物质所致的剂量减少约90%。但防护效果与放射性物质的理化状态、粒子分散度、防护材料特点及防护物(如口罩)周围的泄漏情况等有关。对人员体表的防护可用各种日常服装,包括帽子、头巾、雨衣、手套和靴子等。当人们开始隐蔽及由污染区撤离时,可使用这些简易的防护用品。
防护对策 | 被保护器官 | 可避免的剂量水平 |
隐蔽 撤离 服用碘 | 全身(有效的) 全身(有效的) 甲状腺 | 2天内10mSv 一周内50 mSv 100mGy |
表1 供采取防护对策用的国际干预水平
关键放射性核素 | 牛奶、婴儿食品及饮用水/(Bq/kg) | **食物/(Bq/kg) |
90Sr 131I 239Pu 137Cs | 100 1 1000 | 100 10 1000 |
表2 某些食物及饮用水的行动水平
核紧急情况下应对措施
尽管在使用辐射与放射性物质时采取了各种安全措施,但放射性事故仍时有发生。核设施中可能会发生紧急情况并导致放射性物质的意外释放。因此发生事故时,采取措施以减少事故发生地附近居民的受照剂量是必需的。
可采取的防护对策多种多样,有可能仅采取一种对策,也可能采取多种对策的组合。
事故发生后,可以建议公众呆在家里或干脆离开家园,直到放射性烟羽飘过本地上空或工厂已经停止释放为止。人们可以服用非放射性的碘片,以阻止放射性碘进入甲状腺。还可采取暂时禁止销售当地产的牛奶、蔬菜及**食品的**措施。放射性烟羽飘过之后,或许要采取一些简单的防护对策,如冲洗道路和小径以及剪除花园中的草,以除去物体表面的放射性。
当紧急情况结束后,在其后的较长恢复期内,也许有必要采取**一些防护对策,以保护公众免受残余放射性的危害。
干预标准
事故后可能采取的另一类防护对策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称之为干预。干预必须被证明是正当的和最恰当的。《基本安全标准》规定了采取保护公众的防护对策用的剂量干预水平。这些值可用于确定在特定情况下采取哪种行动是最合适的。
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发生,促使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食品规范委员会引入了食物的放射性污染行动水平。这些行动水平是针对事故后头一年情况制定的,供国际贸易使用,但也为国家主管部门提供了食用当地食物制品方面的指导意见。
生活在核电站周围
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会产生少量放射性物质。其中,放射性废气、废水在排入环境之前要经过各种处理,使排放量尽可能降到最低(一般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现值)。而且,废气、废水的排放量要受各级环保部门的严格监督,这就保证了核电站只有极少量的放射性物质排入环境,不会造成环境放射性水平发生可以觉察的变化(即用环境监测方法一般是测量不出来的)。
按照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估计,全世界各核电站正常运行对周围公众产生的辐射剂量,与公众个人平均接受的天然本底照射剂量每年2.4毫希沃特相比是可以忽略的。我国目前运行的各核电站的情况也完全符合这一情形。例如,我国秦山核电站运行10年使附近居民受到的最大剂量为0.0046毫希沃特;而一次X射线胸部透视的剂量为0.5~1.0毫希沃特;每天吸20支烟的肺部剂量为0.5~1.0毫希沃特;宇宙射线的年剂量一般为0.3毫希沃特。
因此生活在正常情形下核电站周围是安全的。然而从历史上发生的核事故经验来看,当核电站万一发生事故的时候,生活在核电站周围却是绝对性的不安全。
放射性铯
铯共有38个同位素,除铯-133为稳定同位素外,其余均为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铯是核爆料和反应堆运行产生的主要裂变产物。
环境中铯-137进入人体后易被吸收,均匀分布于全身;由于铯-137能释放γ射线,很容易在体外测出。进入体内的放射性铯主要滞留在全身软组织中,尤其是肌肉中,在骨和脂肪中浓度较低;较大量放射性铯摄入体内后可引起急、慢性损伤。
铯-137可作为γ辐射源,用于辐射育种、辐照储存食品、医疗器械的杀菌、癌症的治疗以及工业设备的γ探伤等。由于铯源的半衰期较长及其性能易造成扩散的弱点,故近年来铯-137源已渐被钴-60源所取代。
放射性铯及其简要特性
核素 | 化学 符号 | 原子 序数 | 主要放射性 同位素 | 半衰期 | 来源 | 毒性 |
铯 | Cs | 55 | 137Cs | 30.0年 | 人工 | 中毒 |
放射性碘
放射性碘是早期混合裂变产物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在核爆炸及反应堆事故中,它是早期污染环境的主要核素。
在碘的放射性同位素中,碘-131和碘-125是毒性相对较大的放射性核素。进入血液中的放射性碘,约70%存在于血浆中,30%很快转移到体内各组织器官内,选择性地浓集于甲状腺。所以放射性碘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甲状腺损伤。
放射性碘广泛地应用于核医学诊断,用于甲状腺、甲状腺癌转移灶或神经外胚层肿瘤的显像。在核医学治疗方面,除了用放射性碘化钠(碘-131)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和甲状腺癌外,还采用新的剂型治疗肝癌。
放射性碘及其简要特性
核素 | 化学 符号 | 原子 序数 | 主要放射性 同位素 | 半衰期 | 来源 | 毒性 |
碘 | I | 53 | 131I | 8.04天 | 人工 | 中毒 |
125I | 60.1天 | 人工 | 中毒 |
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物和饮用水的处理
当食品和饮用水中的放射性核素的浓度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水平时,应禁止或限 制食用或饮用这些受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
对受到污染的食品可采取加工、洗涤、去皮方法去污,也可在低温下保存,使短寿命的放射性核素自行衰变,以达到可食用的水平。对污染的水,可用混凝、沉淀、过滤及离子交换等方法消除污染。
β射线防护
针对辐射的来源,辐射的危害。我们如何保护自己免受过量照射,在辐射防护中有四主要因素:时间,距离,屏蔽,食入或摄入。
1.时间
当你在辐射源附近时,你必须近可能留驻较短的时间,以减少辐射的照射。我们试想假设我们去海滨度假,例如你花费大量时间在在海滨上,如此你将暴露在太阳下,最后被太阳灼伤。如果你花费较少的时间在太阳下,而更多的时间在阴影处,你不至于被太阳灼伤。
2.距离
越是远离辐射源,你将受到越少的照射。我们试想一场室外音乐会,你可能坐在表演者面前,或是坐在离舞台50码的距离,或是坐在穿过街道的公园的草地上,你的耳朵将受到不同的刺激。你坐在表演者面前,你的耳朵将受到损伤。50码处,你将接受平均水平。如果是坐在远处的草坪上,你也许根本听不见所举行的音乐会。辐射暴露如同上述例子,越是靠近源,你受到损伤的几率越大,越是远离,照射越低。
β粒子一般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它在空气中能走几百厘米的路程,也就是说它们可以穿过几毫米厚的铝片。
3.屏蔽
如果你在辐射源周围增加屏蔽,你将减少照射。这如同在雨天,你没有伞的保护,将被淋湿。但是在伞的庇护下,一切照旧.
4.食入或摄入
如果食入或摄入了含有β粒子放射源的食物或饮水、吸入了经过污染的空气、皮肤上口摄入了带有β粒子放射源的物质,这些放射性物质一旦进入体内就会照成较大的伤害。因此应该佩戴潮湿的口罩,避免食用遭受污染的食物与饮水,同时皮肤上的伤口应该消毒覆盖,皮肤避免接触到放射性物质。
养成洗手的习惯,外出回来后要进行淋浴,外用衣物要经常换洗,下雨或下雪要用雨伞、雨衣。接近辐射地带要穿雨鞋,雨具及雨衣进屋前用水清洗。
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y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具体的说:
轻度损伤,可能发生轻度急性放射病,如乏力,不适,食欲减退。
中度损伤,能引起中度急性放射病,如头昏,乏力,恶心,有呕吐,白细胞数下降。
重度损伤,能引起重度急性放射病,虽经治疗但受照者有50%可能在30天内死亡,其余50%能恢复。表现为多次呕吐,可有腹泻,白细胞数明显下降。
极重度损伤,引起极重度放射性病,死亡率很高。多次吐、泻,休克,白细胞数急剧下降。核事故和原子弹爆炸的核辐射都会造**员的立即死亡或重度损伤。还会引发癌症、不育、畸形胎等。
1986年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露的危害。
中国的核电站建设位置
紫色三角形标记是核电站建设地点
有些核电站建设的位置就在板块边缘附近
任何一个地方的核电站如果发生核泄漏都将会造成严重的问题
但愿我们汲取日本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