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岕茶,产于茗岭。地处江、浙两省交界区。据宜兴县志载:“章山有茗岭,以产茗得名。茗岭之足,村名罗岕,地界长兴。岕片之美,陆鸿渐(羽)所称圈岭茶是也。”
同出长兴,顾渚紫笋名满天下,而被盛誉为“吴中所贵”的罗岕茶却鲜为人知。明朝李日华的《六研斋二笔》有记载:湖人于茗,不数顾渚山数罗岕。
清·冒襄在《岕茶汇抄》中对芥茶的采摘、制作、烹瀹作了精妙之解,可见岕茶之精及其偏爱之情。
手中的罗岕为野茶,因较为少有,辗转而来,已非当年新制,干茶可见陈茶黄色,色泽暗淡,但仍然毫满茶身,香气已近全无。
第一泡出汤,细闻盖香,几乎没有什么香气,只是隐隐有一种淡淡的甜,幽远而来。汤色暗淡略浊。曾经的光彩已被岁月蹉跎的黯然失色,心中不禁为之扼腕叹息,对茶而言,真是“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一旦错过最佳饮用期,原有的内质必将大打折扣,空留遗憾。
茶汤入口,几乎无味,但不久,口腔中便有一种淡淡的甜味弥漫开来。
第二泡,可见茶汤白毫密布,上下舞动。茶汤比第一水清澈了些许,滋味也更为突显,轻逸幽远,淡爽轻甜,随着茶汤的下咽,片刻,喉间似清爽,似甘醇,似有物,似无牵,整个身体在茶汤的洗浴下似身轻欲飞,心情亦如拨云见日般,渐次开朗起来。
第三泡,茶汤更为清澈,茶毫渐少,茶汤中的滋味较第二泡略减,然其轻逸略增。
第四泡,茶汤似乎又出现了新的高点。清虚空灵,似非人间之物。难怪当年长兴知府熊明遇在其《罗岕茶记》中发出了“岕茗产于高山,浑是风露清虚之气,故为可尚”的感言。
第五泡与六泡已有水味,但是那种轻冽的甘甜仍然绵长不绝。叶底茶芽小而不瘦,想必若当年品饮一定更加精妙!
茶已尽,甘犹存。这泡罗岕茶以奇特的旅程飘泊到了我的茶盏之中,让人感叹人生缘起缘灭,冥冥中自有安排。
独自坐在窗前,不知何时,红红的夕阳已铺满天际,也许再一抬头时,它就会了无踪影。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这个黄昏时刻,罗岕茶就象远古时期的一位隐士,借助着茶汤的魔法现身今世,飘逸脱俗,甘爽幽发。在他轻轻的引领之下,所有繁亢的世俗凡心层层破碎,恍惚间似乎来到了那一片高山幽谷,四野无人,唯草木森然之气暗香盈袖……
罗岕是属于什么茶类???
静静感受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