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楼主 羊羊得意 | 只看他(她)
2007-06-15 01:06:00 引用
七十年代,
  究竟算是什么时代?
  七十年代,究竟算是个什么时代?毛主席去世,“文化大革命”结束,“四人帮”倒台,可那会儿我才出生,纵然都是天大的事儿,却没有切肤之痛贴心之喜。生于七十年代,长在八十年代,学在九十年代,奋斗在新世纪的新时代。看着醒目推荐的这个题目,想到过去的种种,不觉中已经莞尔。
  从上小学起,就被赋予了跨越新世纪重任的使命。我们在老师的指挥下,有节奏地挥舞手里的塑料花,对着满礼堂的叔叔阿姨大声朗诵: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新世纪的接班人!!
  可我们身上没有上一代人所背负的沉重和深邃,童年和青春对于我们,完全是阳光雨露下的茁壮成长,充满没心没肺的放任。
  白色的的确良衬衫,蓝色背带裙,鲜红的红领巾在胸前如火炬跳跃闪烁。老师说:红领巾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我不解,这么多的红领巾,那得牺牲多少革命烈士啊?
  教育与时代往往同步。那时唱歌像喊口号:学习雷峰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还有百唱不衰的:我在马路边,拾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激情与困惑同行,我把五讲四美三热爱背得滚瓜烂熟,可始终也没搞清楚什么时候才能成为“四有新人”?
  那时的电视还不算普及,彩色的更是稀有品种,可黑白的快乐却是潜心入肺。《射雕英雄传》《霍元甲》一些电视剧的热播程度和冲击力只能让现在的电视剧望尘心叹。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只要一个人在班级里领个头,下面便是“啊……啊……啊……”一片呼应,荡气回肠,豪气冲云天。
  《排球女将》看完后,逢着中日排球比赛就紧张,生怕日本队真有人练成了“晴空霹雳”“流星赶月”……
  憨郭靖俏黄蓉,更是迷得我们痴痴癫癫,就连梅超风都有不少的FANS,说不到一块了,嘿嘿,吃我一记“九阴白骨爪”。那时班里还出现过好几本《九阴真经》,都是用演算本的纸撕下来长条,来回折叠成古书的样子。每每下课,总有男生在摇头晃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然后,操场上便开始热闹起来了,这个练“降龙十八掌”,那个拿根棍子当洪七公,恨不得能穿越时空来个真正的“华山论剑”。
  就算广告,也深入人心,广告词张嘴就来,什么家有鼻炎康,鼻炎不用慌!什么威力洗衣机,够威,够力,还有一个摩登青年带着耳麦忘情舞动:“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
  那时的摩登是穿裤脚有一尺多的喇叭裤,或者是那种把屁股包得紧紧的牛仔裤,我们看见心里有时真是羡慕得紧,可嘴上却要顺应形势般地来上一句:真像个流氓!那时流氓这个词可能是最恶毒的骂人的话了,言辞似乎能表明我们的立场,真是好天真的虚伪!
  走过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却对长大的概念依然懵懂。写信等信成了一种复杂的情绪,绞尽脑汁搞清楚了邮票正贴、倒贴、倾斜45度分别代表的含义,掌握了许多种信纸的叠法,花样很多,有的复杂到连看信人都拆不开。那是充满想像力的行为,决不是鼠标和键盘所能完成的。只可惜七十年代的人现在几乎也只发邮件不写信了,当年的信就和当年的人一样,渐渐失落在光阴的风尘里。
  “七巧板”里的鞠萍姐姐现在已经成了鞠萍阿姨,而生于七十年代的人,现在正是不太年轻也不太老的时候。那么,就在回忆以后,在忘记之前,面对我们曾经的疯狂,曾经的梦想,多一份淡然,少一份无奈。

#2 伊人如兰 | 只看他(她)
2007-06-15 01:06:00 引用
生于70年代的人,正是目前中国最向上最活跃最有力量的社会中坚,从文化先锋到年轻的企业新秀乃至自由职业者,这一代人正成为这个时代的代言人。

#3 伊人如兰 | 只看他(她)
2007-06-15 01:06:00 引用

 



#4 花间独步 | 只看他(她)
2007-06-15 13:06:00 引用


#5 九岁天使 | 只看他(她)
2007-06-16 12:06:00 引用



#6 | 只看他(她)
2007-06-19 16:06:00 引用
以下是引用伊人如兰在2007-6-15 9:38:00的发言:
生于70年代的人,正是目前中国最向上最活跃最有力量的社会中坚,从文化先锋到年轻的企业新秀乃至自由职业者,这一代人正成为这个时代的代言人。

赞同!

1/1
m.368tea.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