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发帖 | 我要发帖 | 我要回复 | 转到电脑版
看 15409 次 | 回 17
#1 楼主 闲适之 | 只看他(她)
2011-09-01 14:09:27 引用


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








#2 楼主 闲适之 | 只看他(她)
2011-09-01 14:09:37 引用

作者:苏轼 朝代:宋 



【诗词】:


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
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黄金几时成,白发日夜出。
开眼三千秋,速如驹过隙。
是故东坡老,贵汝一念息。
时来登此轩,目送过海席。
家山归未能,题诗寄屋壁。




无事此静坐



汪曾祺


我的外祖父治家整饬,他家的房屋都收拾得很清爽,窗明几净。他有几间空房,檐外有几棵梧桐,室内有木榻、漆桌、藤椅,这是他待客的地方,但是他的客人很少,难得有人来。这几间房子是朝北的,夏天很凉快。南墙挂着一条横幅,写着五个正楷大字:



  无事此静坐


  我很欣赏这五个字的意思。稍大后,知道这是苏东坡的诗,下面的一句是:



  一日当两日


  事实上,外祖父也很少到这里来。倒是我常常拿了一本闲书,悄悄走进去,坐下来一看半天,看起来,我小小年纪,就已经有一点儿隐逸之气了。


  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诸葛亮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心浮气躁,是成不了大气候的。静是要经过锻炼的,古人叫做习静。 唐人诗云:山中习静朝观槿,松下清斋折露葵。”“习静可能是道家的一种功夫,习于安静确实是生活于扰攘的尘世中人所不易做到的。静,不是一味地孤寂,不闻世事。我很欣赏宋儒的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唯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于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兴致。静是顺乎自然,也是合乎人道的。


  世界是喧闹的。我们现在无法逃到深山里去,唯一的办法是闹中取静。毛主席年轻时曾采用了几种锻炼自己的方法,一种是闹市读书。把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不受外界干扰,我想这是可以做到的。


  这是一种习惯,也是环境造成的。我下放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和三十几个农业工人同住一屋。他们吵吵闹闹,打着马锣唱山西梆子,我能做到心如止水,照样看书、写文章。我有两篇小说,就是在震耳的马锣声中写成的。这种功夫,多年不用,已经退步了,我现在写东西总还是希望有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但也不必一定要到海边或山边的别墅中才能构想。


  大概有十多年了,我养成了静坐的习惯。我家有一对旧沙发,有几十年了。我每天早上泡一杯茶,点一支烟,坐在沙发里,坐一个多小时。虽是端然坐,然而浮想联翩。一些故人往事、一些声音、一些颜色、一些语言、一些细节,会逐渐在我的眼前清晰起来、生动起来。这样连续坐几个早晨,想得成熟了,就能落笔写出一点东西。我的一些小说散文,常得之于清晨静坐之中。静思往事,如在目底。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创作心理状态。就是下笔的时候,也最好心里很平静,如白石老人题画所说:心闲气静一挥。


  我是个比较恬淡平和的人,但有时也不免浮躁,最近就有点儿如我家乡话所说心里长草。我希望政通人和,使大家能安安静静坐下来,想一点儿事,读一点儿书,写一点儿文章。





#3 西边 | 只看他(她)
2011-09-02 02:09:05 引用

静思往事,如在目底





#4 静静 | 只看他(她)
2011-09-02 02:09:07 引用
无事此静坐,心闲气静

#5 醉拍春衫 | 只看他(她)
2011-09-02 06:09:23 引用
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

#6 常在心 | 只看他(她)
2011-09-02 10:09:11 引用


#7 云萱 | 只看他(她)
2011-09-02 12:09:31 引用
闹中取静
#8 龙女儿 | 只看他(她)
2011-09-02 12:09:48 引用
地板上坐一坐~~

#9 秋童 | 只看他(她)
2011-09-04 23:09:18 引用
有事也静坐, 一日似一年。。。度日如年

#10 | 只看他(她)
2011-09-05 09:09:45 引用
准备静坐。

1 2
1/2 下一页
m.368tea.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