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一点感想
下一主题:看叶底领悟制茶的真谛
很多人学茶,都习惯了在茶叶知识的末端学习茶叶,因此云萱创建了《中国茶叶知识网》供大家查找关于茶叶知识的资料与素材。
而另有一些人呢,专钻于某一茶类研究学习茶,因此云萱又从《中国茶叶知识网》中分化出《普洱知识网》《红茶知识网》《黑茶知识网》《绿茶知识网》《岩茶知识网》《花茶知识网》等等。
这些所谓的茶叶知识,其实讲的都是茶叶的末端知识,仅可供参考而己。
看了能忘掉最好,如看了不懂得忘掉,就成了“知障”。
即知见障碍。
如果把博大精深的茶比作一棵大树,这棵树分长出了六个大枝杆,分别是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
这六个大枝杆中,每个枝杆又各自分出了大小不一的成百上千支小树杆來,成了龙井茶、碧螺春、武夷岩茶、安溪观音、安化黑茶、云南普洱、正山小种、祁门红茶。。。。。。
而林林总总的茶叶知识,就是这棵大树上数不清的小枝杆。
形形色色的茶叶,就是这棵大树上繁茂的叶子,而没有一片叶子是相同的。
那么:
茶的主杆是什么?
茶的根又是什么?
看到这个茶,你会想到什么?
图片來自清心论坛
同样是福建乌龙茶,为什么产在武夷山的要用木炭文火慢焙?而产在安溪的只要包揉完烘干就可以了?
同样是福建红茶,为什么福安坦洋红茶与桐木正山小种的制法有这么大的差别?前者发酵完烘干就可以了,而后者要用松炭薰烤出松烟味?
同样是黑茶的毛茶,为什么云南普洱生茶杀青揉捻后晒干就可以了,而安化黑茶杀青揉捻后还要渥堆后再干燥?
他们都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所以普洱茶与黑茶可长期存放而越陈越香。那为什么别的茶没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也可长期存放,竟然放了几十年后,也一样陈韵迷人?
而为什么有的茶放几个月之后就很难喝?而放久了更成了垃圾,不堪入口?
。。。。。。
多问几个为什么之后,会发现很多书上的理论是解释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