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IHM研究所的江本胜博士(Masaru Emoto)等人自1994年起,以高速摄影技术来观察水的结晶。他们新近发表了实验结果《来自水的讯息》一书。书上说,“善良、感谢、神圣”等的美好讯息,会让水结晶成美丽的图形,而“怨恨、痛苦、焦躁”等不良的讯息,会出现离散丑陋的形状。人的文字、声音、意念等,都可以和水分子沟通。
| ![]() 听「离别曲」 | |
![]() | ![]() | ![]() |
这是宇宙 一词的日文, 英文和希腊文的水结晶。
这是爱、感谢一词的日文, 英文和德文的水结晶。
金然:江本胜博士认为,水并不能直接读懂文字,而只是接收到了不同文字发出的某种振动。
[江本胜采访2]
方菲:关於这一点,我倒有点不同想法。不同的语言,它的文字,字母都是不一样的。那麽振动也应该是不同的。但是水结晶为什麽一样?我想是因为它所携带的信息,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而水接收到的是这个信息。
金然:这个现象背后的道理还有待科学家去研究,但这种信息如果能实实在在地改变水的结晶,那麽它就是一种物质的东西。那麽再做下去,很自然地,实验者就想了解人的意念对水的影响。
方菲:在实验中,有这样两张照片。一张是地震之后不久神户自来水的照片;看着就很恐怖?另一张是地震三个月后神户自来水的照片。那次灾难得到了全世界的关心和援助,所以蕴藏著关怀和祝愿的水结晶非常美丽。
金然:江本胜博士还做了一次集体发善念的实验。他邀请了五百人在约定的时间在日本各地想着他们办公桌上的一杯水,发出好的意念,结果使原本丑陋的自来水结晶形成了漂亮的六角形结晶!作者说:看来人的意念的力量是可以不受距离影响而传递的。
[江本胜采访3]
方菲:水结晶的实验发表之后,引起了许多反响。有科学家就提出这个实验涉及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精神和物质是一性的。水的结晶反映出了思想的形,也就是说思想有它实实在在的物质形态。
金然:是啊。我理解就是说物质有他精神的一面?而思想,精神也有他物质的一面。这让我更真切地感到“万物皆有灵”。
方菲:其实中国古人对水的认识已经很深刻了。不同的水有不同的性情。比如说喝茶,有的茶要用特定的泉水,有的茶要用荷叶上的露水,有的用某河某段的水。红楼梦里妙玉喝茶,用的就是梅花上的雪水。
金然:嗯,我们常用的一句成语“泾渭分明”,也是说泾水和渭水这两种不同来源的水,在汇流时,界线分明,互不混淆。
方菲:这些实验虽然是对水做的,但试想一下,地球上许多物质都含有水,而人体更是70%都是水。那麽实际上它说明人的意念能影响周围环境,包括人自己。
金然:嗯。从最直观的方面来说,这些实验说明了善念使物质变得美好,恶念使物质变得丑陋。但是其实它牵扯到很深的问题,比如它对唯物主义就是一个挑战。再比如:宇宙中是否存在着一个统一的标准,而这种标准不以人的观念而转移。
方菲:没错。人的观念可能会变,象现在有人喜欢重金属音乐,不喜欢古典音乐。但你认为它好,它可不一定真的好。那麽在水结晶上就能反映出来。
金然:所以这个实验给人以方方面面的启示。江本胜博士在他这本书的后记中说:“这个混乱的世界的目的地是哪儿?人类的起源和历史是什么?未来是什么样的?”他认为水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揭示这些奥秘。
[江本胜采访4]
方菲:这个宇宙真是充满了奥秘。类似这样的实验,这样的发现,让人的思路也能开阔起来。
金然:而且我认为对科学家来说,就更不能局限在旧的思维方式里,才可能真正地探索宇宙的奥秘。
贴上“阿弥陀佛”,水结晶最为清晰明亮,更为奇妙的是中央呈现七彩
感觉太强啦~
人的文字、声音、意念等,都可以和水分子沟通。
就是清水那样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