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楼主 唐小强 | 只看他(她)
2007-07-07 05:07:00 引用







这是仿制品,它反映了远古居民兽皮裹脚的原始形态。数十万年以前,人类为了保护脚部不受伤害,已学会了用动、植物的皮或茎裹脚。特别是皮革之类的东西是狩猎以后得来的剩余产品,因为它的质地坚韧耐磨,防寒保暖,所以被用来当作服饰和"鞋袜"穿。这就是人类最初的鞋。

#2 楼主 唐小强 | 只看他(她)
2007-07-07 05:07:00 引用


金莲旧时指缠足妇女的纤足。后引申为小脚鞋。其起源众说纷纭,史学界一般认为金莲始自五代南唐。李后主令宫女睿娘用帛缠足成弓状,在金制莲花台上跳舞,故称"三寸金莲"。后从宫廷到民间,形成妇女纤足以小为美、为贵的民俗。建国后已绝迹。它的精细工艺,作为历史进入博物馆。民间有个传说,隋朝炀帝是一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他去运河游玩,不想用男丁,而改用百名美女为他拉纤,一位铁匠的女儿吴月娘被选中。吴家父女非常痛恨炀帝,准备借此机会刺杀炀帝。吴父专为女儿打制了一把三寸长、一寸宽的莲花瓣刀。吴月娘将刀用布裹在脚底下,同时把脚也尽量裹小,又按裹小的脚做了双鞋,鞋底上刻上莲花,十分漂亮。炀帝见后,非常喜欢,就下旨召见吴月娘近身,想看看缠足。吴月娘等侍臣走开,慢慢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花"刀刺向炀帝,炀帝一闪身,被刺中手臂,炀帝随即拔刀向月娘砍去,月娘自知事已败露,便投河自尽了。炀帝回宫后下了一道圣旨"女子再美,裹足者不选"。但民间为了怀念吴月娘,都纷纷裹起脚来,以示纪念。
#3 楼主 唐小强 | 只看他(她)
2007-07-07 05:07:00 引用



满族绣花鞋

这是满族妇女穿用的高底"旗鞋",即满族绣花鞋。它的最大特点是鞋底特别高,木底的形状分上宽下窄的花盆底和上宽下圆的马蹄底,所以人们习惯称"花盆底"鞋、"马蹄底"鞋,统称为"高底鞋"。其鞋底用木头做成,一般高5-10厘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达25厘米左右。木底用白布包裹,镶在鞋底中间的部位。鞋帮上多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木底靿身部分也常用刺绣或穿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可及地。满族统一全国后仍然实行"八旗制度","旗人"的社会等级最高,高底旗鞋自然就成了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满族贵族青年女子穿用。满族不尚裹脚,实行"天足",所以旗鞋一般都比汉族的小脚鞋要大一些。关于"高底鞋"的起源,还有一传说:满族的先民为了渡过一片泥塘,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城池,便学着白鹤的样子,在鞋上绑上了树杈子,终于取得了胜利。人们为了不忘那些苦难的日子,纪念高脚木鞋的功劳,妇女们便穿上了这种鞋,并世代相传。现在,这些木底旗鞋只有在文体娱乐活动中穿用。

#4 楼主 唐小强 | 只看他(她)
2007-07-07 05:07:00 引用

白族儿童"虎鞋"

生活在云南大理苍山、洱海之间的白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人杰地灵,风俗习惯独特。农历三月三是"赶月街",白族妇女要穿绣花鞋。清代《月街词》中"乌绫帕子凤头鞋,结队相携赶月街",指的就是白族妇女的包头和绣花鞋。农历4月23到25是传统盛会"绕三村",白族妇女要穿布制的"白节鞋"。白族绣花鞋不仅妇女喜爱,儿童也爱穿。您现在看到的这双儿童"虎鞋",与其他民族的虎头鞋在造型不完全相同,独具民族特色。鞋为棉布底,红色绒面,上绣有"分体"虎形,鞋帮头部为虎头,虎额头有"王"字,上以毛装饰,构图十分讲究。整个造型极似卧虎,寓意深远。
#5 一壶浊酒 | 只看他(她)
2007-07-07 08:07:00 引用

大开眼界

#6 小玩子 | 只看他(她)
2007-07-07 08:07:00 引用

真漂亮

#7 小女不才 | 只看他(她)
2007-07-07 09:07:00 引用

呵呵呵

2楼的鞋子真有意思

#8 大漠 | 只看他(她)
2007-07-08 03:07:00 引用

大开眼界


大长知识


#9 无奈羔羊 | 只看他(她)
2007-07-08 13:07:00 引用

欣赏别的,但看见"三寸金莲"鞋我就想哭.......

#10 小玩子 | 只看他(她)
2007-07-08 15:07:00 引用
以下是引用无奈羔羊在2007-7-8 21:18:00的发言:

欣赏别的,但看见"三寸金莲"鞋我就想哭.......



为啥哦?


难道你也缠足不成


1 2
1/2 下一页
m.368tea.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