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楼主 笑笑 | 只看他(她)
2007-08-08 05:08:00 引用


※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所学的爱心也只是一个模型,让我们据以成长,以后再学习佛的博爱。


无上甚深微妙法


曾经有一本美国人写的书(Great Principles Shared by All Religions by Jeffrey Moses),作者研究各大主要宗教的经典後,印证了所有宗教都具有同样伟大的理想。其实经典中的解释和评论,多半都不是教主讲的,而是门徒後来写的。那些门徒的等级没有教主高,写下的经典有如长江大海又多又长。不过还好,经典里主要的语句都是正确的,都是当初佛陀与各教主讲过的。


以下就是书中所举的一些例子,从天主教、孔(儒)教、佛教、日本新教、印度婆罗门教和锡克教的经典所做的摘录。


天主教:想找天国不是朝东向西、上天下地就能找到,天国是在我们内边!


孔教:智慧较低的人:是往外找天宫(道);高智慧的人,知道往内边找天宫(道)!


佛教:如果你认为道是在外面,你只能找到不完美的道,要往内找,外边还不够!


日本新教:不要到遥远的天上去找上帝,要在你的心中找。(「心」指的是智慧,不是肉体的心。)


印度教:上帝在所有众生的心里面。


锡克教:为什么要进入森林、山野找佛性? 在那里找不到佛性。你应该了解,花香是从花产生;既然上帝住在我们心里,就必须诚心的往内边去找上帝。


这位美国作者也将重要经典里的神圣思想,做了以下的比较。


天主教:经典上的文句容易引起误解,文字经常损害了所要传达的思想和精神。唯有找到经典的内涵,我们才能够重生!


犹太教:最好把所有文字丢掉,去找真理。(如果看不懂经典,宁可放弃,而不要盲目依靠经典。)


回教:可兰经有七种不同语言的版本,每种语言七句,每句都有内在和外在两层意思。


婆罗门教(印度教):研究经典是好事,不过应该了解文字所要传达的真正涵意,了解以後,就可以把文字放下了。正如从稻谷取出白米以後,就要把谷糠丢弃,不要吃它。


回教的苏菲教派:打坐的目的,是要门徒不要过度花费心思钻研经典的语言和文字。有智慧的人,会自然了解经典多於做分析。


佛教:「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经典的文字会误导人,其精髓才是活的教理。


大致上是如此,当然,还有很多经典没有提到。这位作者是开悟的人,参考很多经典,没有分别心,没有嫉妒心,想法也不偏激,不会认为这个宗教比那个宗教好,开悟者看经典只是为了要印证真理。


读完这些文章,我们学到什么呢?所有宗教谈的都是同样的理想,指向同一个真理,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所有宗教都劝大家不要执著文字,不要绑自己在无常的语言上面,而应该寻求「无上甚深微妙法」,也就是《法华经》提到的「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法门。世界上有那么多经典,为什么还说难遭遇呢?其实是经典中的微妙真义难遇,不是表面文章难遇。


在释迦牟尼佛出生以前,很多经典已经存在,比如说印度教的《吠陀经》。有人说印度教的教理是从佛教偷取回来的,不是自己的经典。事实上并非如此,相反地,《吠陀经》比佛经还早出现。释迦牟尼佛早先也是念《吠陀经》,後来他和几位印度教出家人修行,最後才成佛,也许他找到了明师。



佛性就是我们最完美的智慧


明师有两种:外在的明师和内在的明师。什么是外在的明师呢?就是遇到一位能让自己佩服的师父,听他说话,感觉他智慧很高、辩才无凝。因为这位师父有一点开悟,才能了解那么清楚,讲经圆融,让我们敬佩,因而渴望获得他的指导,期望自己能得到和他差不多的等级。藉由外在的明师指导之後,我们的智慧会打开一点,然後会找到内在的明师——这位内在的明师才是真正的明师,他就是每个人内在的佛性、天国或上帝。


上帝并非那么陌生而遥远,他就是我们完美的智慧,生生世世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所以才说上帝在我们心中,佛性在我们心中。如果上帝有形有相、有地方住,他怎能住在我们的心中呢?佛性就是我们自己最完美的智慧,如果找到这个完美的大智慧,他会生生世世照耀你,那时候我们就可以说:「我已经成佛了!』佛陀有时候说:佛性是大智慧。有时候他又说:佛性是道。连佛教都还会用不同的名称来表达同一个东西,更何况其他宗教,存於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处於不同的时代,当然更会使用不同的名称。


我们应该怎样去找自己甚深的智慧呢?要往内找。六祖惠能曾经说过:「外离相是禅,内不乱是定。」为什么要切断所有外界世俗的一切才能得到「定」呢?因为当我们心境安稳时,才有机会认识自己的智慧。智慧从来不会失掉,只是我们忘了他的存在罢了!我们每天向外看,看哪个小姐漂亮、哪个男生英俊、哪个太太的钻戒最大、最亮,眼睛都看花了,忘记要看更高尚的角落。


若是将外界世俗的一切砍掉,我们自然会看到自性。举一个简单的比喻:当我们头痛或肚子痛的时候,如果有亲朋好友或爱人来探望,大家高兴的谈话,我们就会忘记肚子痛,过了一阵子才又想起来肚子在痛,疼痛会被暂时忘掉一会儿;或是有时候,我们在看电视,不过心里一直想著别的事情,看电视也等於没有看,因为注意力并没有放在电视上,所以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同样,我们每天都往外注意世界的事物,评判一切,却没有想:是谁在判断这些事情?直到有一天冷静下来,才会知道那个判断的能力,就是我们内边的主人,以前我们一直没有注意到。往生时,那个主人就会离开身体。


平常我们总是习惯说「我的手」、「我的鼻子』,听起来,「我』指的好像是另外一个人,就像我们说「我的太太」、「太太」是一个人,「我』是另外一个人,「我的太大」和「我』是两个人。所以,那个真正的[我」并不是凡夫。我们每天收集很多错误的资讯,产生种种成见,其实那些都只是长辈的教导和社会的风俗习惯:真正的「我」跟风俗、欲望完全无关,那才是真正的「我」


一个从小在森林长大的小孩,不会想要找漂亮的女人。凡夫的欲望引起的罪恶感,全都不是来自於真我;我们的不良习惯,很多都是向身边的人学来的。以抽烟为例,刚出生的小孩哪里会抽烟呢?各位有见过刚出生的小孩就会抽烟的吗?所以,没有人真的有罪,正如三字经上所说:「人之初,性本善』;佛也说:「所有众生皆有佛性」、「业障本来空山。我们总有一天会发现,只有了悟「业障本来空』,才能回复清净的本性。



为什么要打坐?


打坐的意义正是如此。大声念佛、拜佛,都还只是外表的行动。我们每天上班,专注在工厂的机器上;晚上回家又专注在木头佛上,大声念佛、看佛经。我们太忙了,每天忙著讲话,忙著去寺庙里大声吵闹念佛,或是到教堂去唱歌,连祷告和拜佛的时候都还这样匆忙吵闹,哪里有时间精进修行呢?


佛曾经说过:「行、住、坐、卧都是禅。』我们只有行、住、卧,还少了一个「坐』。很多人会问:为什么需要打坐?因为打坐可以让自己的心灵沉静下来,然後才能认识自己是谁,最甚深的智慧是在最清静的时刻发现到的。


比如说:我们想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是不是必须先安静下来想一想?吵闹的环境容易让人激动分心,以至於什么也想不出来,这时就必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思考。因此才会有那么多人抽菸、喝酒。我们也不必质问他们:为什么要抽烟、喝酒?因为在抽烟的时候,烟草里的尼古丁会让心情平静,思绪会通畅;基於同样的理由,很多作者需要藉著抽烟、喝咖啡才能书写,他们依靠这些东西寻找灵感,以求暂时忘却外境的吵杂,使心思沉淀,心情舒服一点。


所有抽大麻和打吗啡的人都一样,我们应该可怜他们,不要责怪他们,他们也和我们一样痛苦,想追求灵魂的清静、快乐,只是他们走错路、喝错药。如果他们愿意打坐,不管用什么方法打坐,都可以带来心灵的清静,也就不再需要依靠那些东西了。


就像小孩,当我们给他母奶或牛奶,他们马上会丢掉奶嘴,否则当他们饿了,什么都可以放进嘴里吸。那些无明、走错路、磕药、喝酒的人,总有一天会清醒过来。因为一直抽烟、喝酒,只会让人越来越累,身体衰弱、精神萎靡。一旦他们清醒,就会祈求佛菩萨和上帝的帮助。


其实,没有一个人有罪,最大的罪就是无明,不知道该走哪条路,不知道真理在哪里,只好去找便宜的替代品。师父想:如果这个社会人人向往真理,大家都打坐,无论他选择哪一种打坐方法,无论他相信哪一种宗教,社会一定会更美好,人心将会更善良,娑婆世界也会变成净土。是不是净土应由你的心去判断,不是从外相认知。


每个人都有神通广大的能力,可以把肮脏的水池改建成辉煌的宫殿。善用头脑规划,并付诸行动,开垦荒地、种植树木、建造大楼,让生活环境更加美好。昨天师父和几个学生去看一块刚买的地,那块地许久无人打扫,看起来很脏乱,经过我们师徒几小时的清理之後,已经焕然一新,乾净又漂亮,如果师父能多留几天,一定又会更美。


外在的神通,已经足以将污秽之地转变成乾净、漂亮的处所,内在大智慧的力量,更是千百万亿倍高强。如果能集中这种大力量,任何理想都能达成。阿弥陀经上说:阿弥陀佛还没成佛时曾经发过愿,他成佛以後,其国土将是净土,没有痛苦、没有男女的分别、没有论回生死,人人生活在极乐之中。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他成佛後,他的智慧能够造就出一个极乐世界;就像一位工程师可以建造高楼华厦一样。成佛以後可以创造很多天国和涅磐,让我们的子女、父母、手足、亲戚、任何疼爱的人都住进去,不用和他们分离。



佛的微妙大爱


有人问师父:修行是不是要放弃亲爱的人,放下太太、小孩和兄弟?其实,修行是为了建造永恒安乐的境界,和自己的亲戚朋友共享。很多人认为修行必须放弃家庭、太太和子女,放弃一切:永不再见人,这是错误的观念。所谓「一人得道,九族升天』,太太、子女当然更不用说了,统统都会带上去。


所以,那些疼爱妻儿、亲戚的人,都应该修行。修行不必放弃亲人,否则就违反佛的思想, 「佛法不离世间法」,我们在这里对亲人有感情,上去以後也还是有感情:不是从此变成木头、石头。修行人只是发展不同的爱心,不同於世俗的情爱,没有欲望、仇恨:没有占有的心。在上面,我们会和理想相同的朋友住在一起,过一种更高尚、更快乐的生活。世俗的情爱还很浅薄,而且常常带来痛苦。有时,一个男众嫉妒一个女人,而这个女人又嫉妒另一个女人。爱情只是激发我们开始学习真正的爱心。


好比小孩学讲话,刚开始只会讲一两句,会叫爸爸、妈妈,多学三四句以後,开始会要求吃饼干。刚开始学的只是语言的一小部分,越长大,会讲的句子越多、越正确。同样,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有父母、手足、配偶、子女等关系,这些人都是我们学习爱心的对象,慢慢来,我们会学到真正、完全的爱,百分之百的爱心,终於会了解爱心是什么;等我们完全学好爱心的功课,就可以说我们是佛了。


佛有博爱心,「博爱』意思是大量的爱,能爱所有的人,爱一百个人,而这一百个人都会认为「他是最爱我的」,那就是佛特别、微妙的大爱。所以,一位师父若是修行好,即使他们不讲话,徒弟也会来追随他。


有一些师父即使外貌很庄严,寺庙也很大,不过没有人想来;即使有人来,也只是随便供养,略尽徒弟的义务,来一会儿就想离开,不会留恋,连老师去哪儿都不管,也不会想念他。因为那位老师的爱心还太小,和凡夫差不多,还不是佛的爱心。


凡夫的爱心只能容纳一两个人,或是让一个小团体爱他而已,别的团体绝不会爱他,有时候还会受不了,因为他的爱心范围太小,其他人无法进入那份爱力,便会感到难过;佛的爱心则不同,能普照一切众生。


等我们完全学好爱心的功课,就可以说我们是佛了。



无条件的爱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有太太、先生、子女并非不好,这些人都是我们学习爱心的对象。但是不要沉迷在里面,以为那个人属於我。应该想:那个人是我的老师,教我学习爱心,我们从这里慢慢往上发展,直到能爱所有的人,如同爱我们最亲的人一样。


人类的爱是真爱的一种小模型,它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了解:将来我们可以爱每个人,就像现在爱先生、太大和儿女一样。一位建筑师建造一所医院或大楼之前,会先制作一个小小模型。模型看起来也很漂亮:有高楼,有公园,很多花,和真正的建筑物一模一样。然後他才聘请工人,一砖一瓦实地去兴建,最後终於落成。


同样,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所学到的爱心也只是一个模型,让我们据以成长,以後再学习佛的博爱。所以我们不该沉迷在世俗的爱情中,但也无需为了学佛丢掉太大、小孩,或是讨厌父母、亲戚的牵绊。讨厌是不对的,如果还有「讨厌」或还有「执著』,两者部不对,毕竟他们只是我们学习的功课。


所以,跟师父学不需要放弃父母、亲戚。不过既然我们已经修行,也不要太苦恼夫妻间的问题,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复杂,有夫妻就继续维持,没有夫妻就保持单身,无论什么情况我们都可以修行,难过和挣扎的情况也有它的好处。还没有剃度就不用剃,因为我们身边所有的人都是佛,他们下来是要教导我们的,只不过还没有太高的学位,所以只能教「小学」,只能教我们一点点爱心的功课。


如果我们想多学一点爱心,就要去找学位更高的老师,拥有博爱心、可以爱很多人、已经得到佛果位的老师,我们跟他学了以後,会更爱我们的家人,而不是说学习爱别人之後,就放弃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家人也是众生,应该包括在那个爱心里面,放弃一切是错误的想法。


不过,为什么人们会认为出家人很高贵呢?也许他们在前世学过博爱的功课比我们多,所以这一世才了无牵挂,没有执著的私人感情,把所有人都当成自己的亲戚,平等对待每个人而没有留恋心,也没有占有心。也许因为他们以前学过很多爱心的功课,所以他们可以出家。


有家庭的人,也一样可以学习包容他人、爱他人,学好之後,也会像出家人一样开悟、有道德,唯一不同的只是我们还留头发,还住在家里。如果还没学好,就不要夸口说自己和出家人一样。一旦学好之後,我们自然而然会对待父母、手足、亲戚有如对待所有众生,那时我们的爱心已经扩大了。


所以有人说:修行以後情欲会减少,十分只剩两分。为什么呢?因为爱心变大了。情欲只是一种占有欲,爱心的范围则更广大,彼此相敬如宾,不会想占有、利用别人来享乐,虽然两人还住在一起,不过彼此相互尊重,内心满足,占有欲自然会减少。


情欲是什么呢?是从恐惧害怕的心理而来,想占有那个人,让人家知道他是[我的」先生,她是「我的』太大,是属於「我」的,不能与别人发生关联。无条件的爱则包容一切,广大得多。就如同我们能无条件疼爱子女,再扩大一点,就是博爱一切众生。

#2 康乃馨 | 只看他(她)
2007-08-08 05:08:00 引用
#3 小玩子 | 只看他(她)
2007-08-08 08:08:00 引用

真理唯一

#4 丫头乖乖 | 只看他(她)
2007-09-08 06:09:00 引用

真理唯一

感谢笑笑姐,问好!!!

#5 楼主 笑笑 | 只看他(她)
2007-09-08 06:09:00 引用
以下是引用丫头乖乖在2007-9-8 14:05:00的发言:

真理唯一


感谢笑笑姐,问好!!!


丫头好

#6 小玩子 | 只看他(她)
2007-09-08 06:09:00 引用
以下是引用笑笑在2007-9-8 14:23:00的发言:


丫头好



笑笑姐,可把你想来了


嘿嘿~~周未愉快


#7 雨含烟 | 只看他(她)
2007-09-08 11:09:00 引用

佛性就是我们最完美的智慧

#8 楼主 笑笑 | 只看他(她)
2007-09-08 13:09:00 引用
以下是引用玩物不丧志在2007-9-8 14:26:00的发言:



笑笑姐,可把你想来了


嘿嘿~~周未愉快



谢谢小玩

#9 小玩子 | 只看他(她)
2007-09-08 13:09:00 引用
以下是引用笑笑在2007-9-8 21:28:00的发言:


谢谢小玩



不谢不谢


提前祝:中秋快乐


#10 楼主 笑笑 | 只看他(她)
2007-09-08 13:09:00 引用
以下是引用玩物不丧志在2007-9-8 21:30:00的发言:



不谢不谢


提前祝:中秋快乐




祝天下众生每天都快乐
1 2
1/2 下一页
m.368tea.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