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缘起”的,佛一语已把人生的实相道出来了。
人生是由种种“因缘”所生的。无论你喜不喜欢它,能不能接受它,它都是那个样子。
因缘所生的东西虽然是“空”的,没有自我恒常不变之体与性质,但同时它也是一样最现实的东西。它会随着形成它的因缘之改变而改变,但它是不会因你喜不喜欢,接不接受而改变的。
故你若不接受自我与现实,对现实抱着不切实际的“不接受”或“不往来”的态度,无论你是抱着屈原式的“举世皆醉我独醒”的想法,或陶渊明式的“心远地自偏”的隐士心态,都属于人生旅途上的失意者。因为你没有能像佛陀一样地去正视人生、了解人生、接受人生、改善人生,你只是自命清流地表达了你的不满,责怪你的环境。
以缘起观来看,人只会“责怪环境”正是“我见”(以自我为中心的看法与态度)深重的表现。
真正有智慧的人会知道“自己”正是环境的一部分,而且自己和环境是相依相存的。人无法离开文化及环境单独存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中皆有环境留下的影响与色彩,而环境也是众人不同的“所作”而在时间及空间的坐标上所形成的“转化体”。
当一个人在责怪环境时,以佛法的缘起观的角度看来,他真正责怪的正是自己。真正有中道人生观素养的人,不会觉得世界之所以会成为现状,是完全和自己无关的。他会深切地了解自己正是所谓“存在”现象的一部分,而去做自己那一分的努力,使世界更趋向于一个更好、更和谐的境界。而且无论目前的情形有多糟,他的看法和态度都是如此。
中道的人生态度,不仅包含接受自己,也包含“接受别人”。如能接受自己是解脱道的起点,那么接受别人就是菩萨道的起点了。
接受别人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真正的包容与接受,除了要有认清真相的智慧,还需要有真情流露的慈悲。
一般人对人的感情,往往不能智慧与情感皆充分地同时存在。
当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好得不得了的时候,往往就会完全对对方的缺点视而不见。“情人眼里出西施”及“癞痢头的儿子是自己的好”,就是两种最常见的例子。
相反地,当一个人真的有洞察力而能深知人性的贪婪与卑劣面后,许多人就成了厌恶人类的隐士,无法再和这个世界上的人共处,而走上明哲保身的避世道路了。
所谓菩萨道的难,也就难在这里。真的菩萨有智慧而能深达人性的善恶面,却不为善恶二相所动摇。直见一切众生的贪瞋痴,却犹在心中起“难忍大悲”,愿在红尘之中打滚。接受且包容一切,从劫至劫,无怨无悔。这种智慧与情感皆已升华且汇归为一体的无二境界,实在是鲜能为一般人所了解的。
一般人往往在爱自己周遭人的同时,也对周遭的人有许多要求与意见。有要求与意见并不一定就是不好。但许多较有“侵略性”或“主宰性”性格的人,就会对他人有许多不切实际或超出当事人可能范围的要求,或让对方感受到负担的意见。这样就不好了。就不是行中道。
能行中道的人不会把不必要的负担加在自己身上;同样地,他也不会把它加在其他人身上。他能看出自己的有限性而不对自己作无理的要求,也会推己及人地了解别人的有限性。而不对别人作无理的要求。他懂得关心,鼓励别人,但他也会了解一个心灵就是一个世界的道理,而去了解及尊重那一个世界中的每一个“缘”。
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以缘起观的看法,能了解别人就是尊重别人的表现。你能够了解一个心灵,才能真正看出其中的问题而提供帮助。才能知道如何做才是那一个生命的二边与中道。没有这一个了解,所谓的帮助也只能到一个程度而已。
能接受中道的人,除了能接受自己与他人外,还能接受世界及世界所有的一切。他既不是个悲观主义者,也不是个乐观主义者。他是个关心世界,了解世界,具有爱心及热心的中道实践者。他一定是个负责任的人,因为他深知缘起实相及因果律,而知道不负责任真正的后果。他一定是个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是个入世者而不是个隐士。他在任何恶劣的情况下均了解缘起无自性的道理,而不会以眼前的情况为实有而抱着悲观、绝望的态度。但他也深知自己及世人若不努力去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幸福的未来,这个世界是不会自动变得更好的,故他也不是对事事都“乐观”而把一切都像若干基督徒般地“交付给主”或命运,简而言之,他只是个实际的人。而对人生中无数的起落,他喜悦地接受一切而参与一切,这就是中道。
中道修行如讲得再实际一点,就是“老实”。你今天是怎样的情形就是怎样,要能完全地明白、承认、接受。“接受”并不代表自满或不知长进。相反地,人在能完全认清及接受自己之后,才能真正地长进,这才是老实修行。
早上好!
一切合理,方可无能无不能。
拜读!
中庸之道,和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