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可见水之于茶其用实乃大焉。“品茶先品水”之说法古已有之,据唐人张又新《煎茶水记》载,刘伯刍 “亲揖而比之”,“为学精博,颇有风鉴,称较水之宜茶者凡七等”唐·陆羽《茶经·五之煮》中亦有云:“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煎茶用水二十品”。与茶之用水,见仁见智。刘伯刍以南零水第一;渐鸿则谓之庐山康王谷水帘水为最也。夫,煮茶之道,在水之精。乃老邪一直所信奉也。茶水交融,乃是至高之境耶。
古人煮茶所用之水亦有天泉与地泉之分。唐·白居易《晚起》诗中有云:“融雪煮香茗。”此乃是取初雪之水也;宋人辛弃疾《六幺令》:“细写茶经煮香雪。”此谓之梅水者;明代文震亨《长物志》:“秋水为上,梅水次之。秋水白而洌,梅水白而甘”此当为之无根水也。故,雨雪之水古人谓之天泉也。地泉者,地下水涌也。《长物志·地泉》中亦有所载,“乳泉慢流,如惠山泉为最盛。。。”于取水之道,老邪亦心有所得,自谓之:活、甘、清、轻、源五味者也。
活者,动也,曰其形。东坡《汲江煎茶》中有云:“活水还须活火煎,自临钓石取深清。”唐庚《斗茶记》云:“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胡仔之《苕溪渔隐丛话》中亦有云:“茶非活水,则不能发其鲜馥。”活水者,山岩断石而出也,砂石滤之,其质晶莹。此水煮茶,茶之色、香、味发之极至也。
水之甘者,清甜也,曰其味。于用水之甘者,亦有记载。蔡囊《茶录》云“水泉不甘,能损茶味。”田艺蘅《煮泉小记》曰“味美者曰甘泉,气氛者曰香泉。”《茶解》中亦有“梅雨如膏,其味独甘,梅后不堪饮”之语。宜茶之水,其味须甘方能发茶之味也。
清者,色也,曰其貌也。茶之用水,忌恶木之水也。徐献忠《水品》有云:“泉上不宜有恶木,水受雨露,传气下注,善变泉味。”恶木者,枯枝败叶之属也。《梅花草堂笔谈》中亦有云: “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水质者,茶质也。十分之水煮十分之茶,乃至高之境界也。
轻者,质也,曰其态也。论水之者,乾隆为最也。《冷炉杂识》载其:“巡跸所至,制银斗,命内侍精量泉水。”水品之轻者,《大观茶论》中亦有:“以清轻甘洁为美”之云也。
源者,老邪谓之其本也。一方水土,育一方之物。其茶所产之地,必有其所煮之泉。田子芸《煮泉小品》中亦有云:“烹茶于所产处无不佳,盏水土于宜也。”即是此理也。
“蜀水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吴瓯湘水绿花。”“细写茶经煮茶雪。”勿论何水鄢,达五味者,可谓十分之水也,煮十分之茶,其色、香、味相得益彰。精茶与真水之融合,乃煮茶之至高境界也。
一方水土,育一方之物。其茶所产之地,必有其所煮之泉。
有道理.
好贴,顶!
一方水土,育一方之物
说的好
好茶,好水
拜读老邪好文.
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