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高寒气候,在青海人的传统观念中,认为饮酒可以避疫瘴、祛寒湿、活血脉,所以酒就成了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再则,历史上青海交通闭塞,经济、文化生活较为落后,在这样的历史人文环境下,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也是人情礼仪交际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
饮酒中的民族习俗
青海人非常质朴、热情好客,无论汉族、土族、藏族、蒙古族接待客人都离不开酒。土族敬客人酒时,在碟子里放三个酒杯,斟满酒唱敬酒歌敬酒,客人用无名指蘸酒三次向空中弹抛,表示敬天、地、神,然后喝三杯酒,如果不会喝酒,也要端起酒杯蘸酒三次弹向空中,表示对主人的尊重。
藏族因受佛教思想影响,平时如有客至,敬奶茶不敬酒。但逢年过节及喜庆时,如有客人来家则必须敬酒。敬酒时主人先斟酒一杯或一碗,奉献于客人前,客人双手接过后,必须先喝三口,但不要喝干,等主人再斟满,这时客人才一口喝干。此后,有酒量的客人继续喝,无酒量的可不再喝。唱酒歌是藏族饮酒一大特点。
而对于生活在青海的蒙古族来说,用酒敬客是他们的传统方式,通常主人将美酒斟在三个银碗中,用双手托在哈达上,唱起传统的蒙古族敬酒歌,敬献给客人,客人若推让不喝,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因此,客人应接住酒碗,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弹一下,以示敬天、地、火神。若不会喝酒,可用嘴唇沾酒碗,表示接受了主人的情谊。
汉族在亲朋聚会、喜事酒宴上,主人或主办者要首先向座中年长者、贵宾敬酒,然后依次向其他在座者敬酒。一般敬四杯,取“四季发财”、“四季平安”、“四红四喜”之意。祝寿的酒敬八杯,取“八福长寿”之意。敬酒时双手举起放有酒杯的酒碟于客人面前,忌用单手敬酒。
助兴的酒曲儿
青海人喜爱在饮酒中歌唱,在歌声中饮酒。
青海酒曲儿俗称“酒令儿”,“令儿”就是演唱时的曲调,与宋词元曲中“令”的含义是一样的。酒曲是饮酒、猜拳、歌酒相结合的一种演唱形式。青海酒曲儿曲名很多,词汇风趣,曲调优美,演唱形式独具特色,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吸收青海小调的旋律和音乐语汇,即兴编出许多与饮酒有关的唱词。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敬酒歌。以喜迎宾客、敬劝饮酒和赞颂长辈、亲友为内容。如《菜籽花儿黄》、《敬酒歌》、《回酒曲》,互助土族群众中流传的《唐德格玛》等。这类酒曲是宾客临门、朋友聚会、亲人团聚时互相敬酒唱的歌。开席时主人向客人敬酒时要唱,晚辈对长辈表示敬意时要唱,亲朋互相对饮时也唱,实际上敬酒歌是一种“礼仪歌”,这类酒曲一般是由敬酒者唱的。敬酒者站立在席桌下手,或跪立在炕沿上,双手高举起放有酒盅的酒碟,唱起敬酒歌:
碟碟儿圆来盅盅儿圆,盅盅儿里头青龙闪;
双手儿端来双手儿敬,双手儿敬上心一片;
吃酒儿容易敬酒儿难,这一杯水酒要吃干。
边唱边把酒碟举到被敬者的面前,如果被敬酒者听得满意,本人又不会唱敬酒歌时,则接受歌者的深情厚意,端起酒盅一饮而尽,一般饮双杯、四杯或六杯。如被敬酒者感到不满意,本人也会唱,则只饮一杯酒,又盛满酒杯,唱起“回酒歌”来:
清清亮亮的这两杯酒,我举杯着回敬你哩;
我的老哥你喝上呀,我一心儿回敬着哩。
有情有意的这两杯酒,我把心意儿盅子里泡上;
我的老哥你思量,它是个钢刀也咽上。
演唱这类酒曲,演唱节奏和情绪比较自由,可以即兴编词。
第二类是多人表演时对唱的“表演歌”。这时,酒场上饮者酒已半酣,为使气氛更加活跃,可唱娱乐性很强的《飞凤凰》、《杨洋梅青》等。往往在场人都要参加演唱,如果唱错或者接续不上都得罚酒。
第三类是“比赛歌”,它以数数字为内容。这类酒曲占青海酒令的主体,数量多,在群众中流行广。譬如《尕老汉》、《数麻雀》、《大吉利》、《十道黑》、《十杯酒》、《数螃蟹》等。《尕老汉》给人留下的印象尤其深刻
一个(么就)尕老汉(哟哟),七十七(来吧哟哟),
再加上四岁(者叶子儿青),八十一(来吧哟哟)。
……
八仙(么就)桌子上(哟哟),喝酩(来吧哟哟);
这么样的喝来(者叶子儿青),酒不醉(来吧哟哟)。
这类酒曲是人们已酒酣耳热之时唱的,演唱的同时要和同歌者划拳,演唱者以手指表示数字,以动作表示唱词。比如演唱《数麻雀》:
一个麻雀一个头,两个眼睛明啾啾,
两只爪爪蹲墙头,一个尾巴在后头。
唱完一个麻雀,双方同时出拳首先喊“满堂喜”继续划拳,输者喝酒后又接着唱“两个麻雀”,一直唱到:
十个麻雀十个头,二十个眼睛明啾啾,
二十只爪爪蹲墙头,十个尾巴在后头。
演唱这种带有比赛性质的数数字酒曲,头脑要清楚,反应要快,但对于已有醉意的人来说就很难做到,这就有点“糊弄”醉汉的意思,博得众人开心,使酒场气氛更加热烈欢快。
嘿嘿,青海酒
青稞酒,有机会尝尝.
谢云中客分享!
青海民俗,很特别
谢谢分享
:)
感谢踏贴,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