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楼主 云中客 | 只看他(她)
2007-12-23 15:12:47 引用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高寒气候,在青海人的传统观念中,认为饮酒可以避疫瘴、祛寒湿、活血脉,所以酒就成了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再则,历史上青海交通闭塞,经济、文化生活较为落后,在这样的历史人文环境下,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也是人情礼仪交际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



#2 楼主 云中客 | 只看他(她)
2007-12-23 15:12:32 引用
 青稞酒:青海人的最爱
  
  20世纪40年代以前,除了在青海经商的山陕客商间或从老家带来山西杏花村汾酒、陕西西凤酒自用和来自宁夏、四川一般作药用的黄酒外,其它地方的酒在青海绝少见到。当地盛行的以本土出产的青稞、燕麦为原料,土法酿造而成的酩酒和曲酒。酩酒是低度白酒,酒味香甜中透出特有的辣味。青海东部农业区,几乎家家都能土法自酿,用几十斤青稞就能酿造出一缸酒,成本很低。逢年过节家中招待客人用酩,乡邻婚嫁喜事上送礼也少不了送一“娃娃瓶”酩。
  曲酒以互助县威远镇用青稞酿造的最好,是烈性酒。明末清初,来青海经商的山陕客商,看上了互助产的黑青稞和威远镇的井水,遂请来山西的酿酒制曲工匠,在威远镇开办酿酒作坊,引进山西杏花村白酒的酿造工艺,从而酿造出透明清澈、酒味醇厚、入口绵软的大曲酒,因其酒精度数约在58度至62度之间,遇火能燃烧、俗称“威远烧酒”。威远镇的酿酒作坊很多,有的作坊历史很悠久,达300年以上。1929年前后,较有名气的有天佑德、文合永、永胜和、义兴成等20多家,青海解放时只剩天佑德等八大作坊。“威远烧酒”名闻遐迩,解放前有商贩用专用的木梢酒篓从威远镇的酒坊装上酒,用骡子、毛驴驮运到西宁及各个县城,甚至长途贩运到牧区。有一首传统“花儿”很能说明这种情形:
  黑驴儿驮着个酒来了,酒坊家挂着个望子;
  立立儿看一趟你来了,灌酒是做了个样子。
  (望子:悬挂在酒坊、酒铺门前直径约为70公分的圆形纸花环,作为酒坊的标志。立立儿:方言,专门。)

#3 楼主 云中客 | 只看他(她)
2007-12-23 15:12:17 引用
酒嗉子和“蛋蛋”
  
  青海人喜欢饮酒,对使用的酒具也颇为讲究。酒具包括酒壶和酒杯。
  饮用烧酒的酒壶称酒嗉子。这种酒壶的壶嘴颈部形如鸡脖子及嗉囊状,故名酒嗉子。多用黄铜制成,中间有火筒,下侧有炉膛内有炉箅,壶中注入酒后,可在火筒中放上煤火热酒。酒嗉子多为圆肚形,也有八棱形的。根据盛酒的多少,有斤嗉子(可盛约1斤酒)、七两嗉子、半斤嗉子。青海制作酒嗉子以大通县东峡衙门庄和湟中县鲁沙尔镇(塔尔寺所在地)的工匠制作的最为有名。此外也有用纯银制作的酒嗉子。还有一种无把手,有提梁的酒壶,俗称提嗉子,无火筒,容量约三至四两酒,常为一人独酌时温酒用,是用含锡合金(俗称广铁)制成,也有银制的。
  饮用酩的酒壶是当地烧制的有黑褐色釉的圆蛋蛋陶瓷壶,俗称“蛋蛋”,每蛋蛋能盛酒半斤左右,抗战时期一块银洋能买三十“蛋蛋”酩酒。酩的酒精度约为30度至40度,一般酒量的人喝完两蛋蛋就差不多醉得很了,有时酒友相戏谑:早两蛋蛋就把你砸平了。现在酩蛋蛋已见不到了。
  盛装酩的还有当地烧制的有黑色釉的“西瓜瓶”和“娃娃瓶”。西瓜瓶形状圆如西瓜,平底,上部有颈高约五六厘米的细瓶口,瓶口稍向外翻卷,瓶口用木塞塞住,能盛酒约五六斤。娃娃瓶大小高低相当于一个两三岁的小娃娃,故名,能盛大约为50多斤酒。
  酒杯一般是细瓷的。在西宁,细心的老年人只有在年节、喜庆酒席上用绘有“福”字和图案的细瓷酒杯,称“福字杯”,也有用纯银制的银酒杯。

#4 楼主 云中客 | 只看他(她)
2007-12-23 15:12:17 引用

饮酒中的民族习俗
  青海人非常质朴、热情好客,无论汉族、土族、藏族、蒙古族接待客人都离不开酒。土族敬客人酒时,在碟子里放三个酒杯,斟满酒唱敬酒歌敬酒,客人用无名指蘸酒三次向空中弹抛,表示敬天、地、神,然后喝三杯酒,如果不会喝酒,也要端起酒杯蘸酒三次弹向空中,表示对主人的尊重。
  藏族因受佛教思想影响,平时如有客至,敬奶茶不敬酒。但逢年过节及喜庆时,如有客人来家则必须敬酒。敬酒时主人先斟酒一杯或一碗,奉献于客人前,客人双手接过后,必须先喝三口,但不要喝干,等主人再斟满,这时客人才一口喝干。此后,有酒量的客人继续喝,无酒量的可不再喝。唱酒歌是藏族饮酒一大特点。
  而对于生活在青海的蒙古族来说,用酒敬客是他们的传统方式,通常主人将美酒斟在三个银碗中,用双手托在哈达上,唱起传统的蒙古族敬酒歌,敬献给客人,客人若推让不喝,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因此,客人应接住酒碗,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弹一下,以示敬天、地、火神。若不会喝酒,可用嘴唇沾酒碗,表示接受了主人的情谊。
  汉族在亲朋聚会、喜事酒宴上,主人或主办者要首先向座中年长者、贵宾敬酒,然后依次向其他在座者敬酒。一般敬四杯,取“四季发财”、“四季平安”、“四红四喜”之意。祝寿的酒敬八杯,取“八福长寿”之意。敬酒时双手举起放有酒杯的酒碟于客人面前,忌用单手敬酒。



#5 楼主 云中客 | 只看他(她)
2007-12-23 15:12:23 引用

助兴的酒曲儿
  
  青海人喜爱在饮酒中歌唱,在歌声中饮酒。
  青海酒曲儿俗称“酒令儿”,“令儿”就是演唱时的曲调,与宋词元曲中“令”的含义是一样的。酒曲是饮酒、猜拳、歌酒相结合的一种演唱形式。青海酒曲儿曲名很多,词汇风趣,曲调优美,演唱形式独具特色,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吸收青海小调的旋律和音乐语汇,即兴编出许多与饮酒有关的唱词。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敬酒歌。以喜迎宾客、敬劝饮酒和赞颂长辈、亲友为内容。如《菜籽花儿黄》、《敬酒歌》、《回酒曲》,互助土族群众中流传的《唐德格玛》等。这类酒曲是宾客临门、朋友聚会、亲人团聚时互相敬酒唱的歌。开席时主人向客人敬酒时要唱,晚辈对长辈表示敬意时要唱,亲朋互相对饮时也唱,实际上敬酒歌是一种“礼仪歌”,这类酒曲一般是由敬酒者唱的。敬酒者站立在席桌下手,或跪立在炕沿上,双手高举起放有酒盅的酒碟,唱起敬酒歌:
  碟碟儿圆来盅盅儿圆,盅盅儿里头青龙闪;
  双手儿端来双手儿敬,双手儿敬上心一片;
  吃酒儿容易敬酒儿难,这一杯水酒要吃干。
  边唱边把酒碟举到被敬者的面前,如果被敬酒者听得满意,本人又不会唱敬酒歌时,则接受歌者的深情厚意,端起酒盅一饮而尽,一般饮双杯、四杯或六杯。如被敬酒者感到不满意,本人也会唱,则只饮一杯酒,又盛满酒杯,唱起“回酒歌”来:
  清清亮亮的这两杯酒,我举杯着回敬你哩;
  我的老哥你喝上呀,我一心儿回敬着哩。
  有情有意的这两杯酒,我把心意儿盅子里泡上;
  我的老哥你思量,它是个钢刀也咽上。
  演唱这类酒曲,演唱节奏和情绪比较自由,可以即兴编词。
  第二类是多人表演时对唱的“表演歌”。这时,酒场上饮者酒已半酣,为使气氛更加活跃,可唱娱乐性很强的《飞凤凰》、《杨洋梅青》等。往往在场人都要参加演唱,如果唱错或者接续不上都得罚酒。
  第三类是“比赛歌”,它以数数字为内容。这类酒曲占青海酒令的主体,数量多,在群众中流行广。譬如《尕老汉》、《数麻雀》、《大吉利》、《十道黑》、《十杯酒》、《数螃蟹》等。《尕老汉》给人留下的印象尤其深刻


一个(么就)尕老汉(哟哟),七十七(来吧哟哟),
  再加上四岁(者叶子儿青),八十一(来吧哟哟)。
  ……
  八仙(么就)桌子上(哟哟),喝酩(来吧哟哟);
  这么样的喝来(者叶子儿青),酒不醉(来吧哟哟)。
  这类酒曲是人们已酒酣耳热之时唱的,演唱的同时要和同歌者划拳,演唱者以手指表示数字,以动作表示唱词。比如演唱《数麻雀》:
  一个麻雀一个头,两个眼睛明啾啾,
  两只爪爪蹲墙头,一个尾巴在后头。
  唱完一个麻雀,双方同时出拳首先喊“满堂喜”继续划拳,输者喝酒后又接着唱“两个麻雀”,一直唱到:
  十个麻雀十个头,二十个眼睛明啾啾,
  二十只爪爪蹲墙头,十个尾巴在后头。
  演唱这种带有比赛性质的数数字酒曲,头脑要清楚,反应要快,但对于已有醉意的人来说就很难做到,这就有点“糊弄”醉汉的意思,博得众人开心,使酒场气氛更加热烈欢快。



#6 小玩子 | 只看他(她)
2007-12-23 15:12:00 引用

嘿嘿,青海酒

#7 心香一瓣 | 只看他(她)
2007-12-23 15:12:51 引用

青稞酒,有机会尝尝.

谢云中客分享!

#8 微笑 | 只看他(她)
2007-12-24 12:12:41 引用

青海民俗,很特别

谢谢分享

:)



#9 天下有雪 | 只看他(她)
2007-12-24 12:12:06 引用
青海酒


#10 指月斋陶瓷 | 只看他(她)
2007-12-25 04:12:41 引用

感谢踏贴,谢谢了~~



1 2
1/2 下一页
m.368tea.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