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楼主 浮生又一天 | 只看他(她)
2008-02-01 16:02:36 引用

禅有禅悟,茶有茶悟,都贵在一个'悟'字——
何谓禅悟?何谓茶悟?顾名思义,禅悟乃是对于禅道的感悟,包括对于参 禅生活和禅道理念的感悟。而茶悟呢,则是对于茶道的感悟,包括对于品茗生活和茶道理念的感悟。


由斯可知,禅悟和茶悟,彼此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感悟:即禅悟乃是宗教 性质的感悟,其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必然皆不失宗教文化的性质并特征。而茶悟则是非宗教性质的感悟,故而不论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其所反映出来的自然 纯粹是茶道文化的本色,并且属于非宗教文化的领域。


凡事须有分析,才堪得以明白—— 如今茶界的有些作者对于禅悟和茶悟的论述,每每太过笼统,太过抽象,太过玄奥,而且每每只是强调茶禅之间相似之处,却忽视和抺煞茶禅之间的殊 异之处。因而禅悟和茶悟的释义,常常被弄得混淆不清,纠緾不清,甚至更有种种的误释发生。此外当今我国茶坛上,还在流传着种种似是而非的说法,诸 如说什么茶无禅则不香啦,茶无禅则无味啦,无有禅悟就无有茶道的最高境界啦。凡斯尔尔,不一而足。


殊不知,禅悟止是对禅的一种感悟而已,正如茶悟止是对茶的一种感悟一 样。而感悟思维乃是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堪以起到一种中介作用,一种过渡作用。因此对于感悟思维作用的评价既不可以低估之,却也 不可以高估之,应当做到恰如其分才是。在这方面,历代学人曾经有过许多精 诣之识:
或曰:平日深鄙学者张皇说悟,此时只看作平常,自知从此方好下工夫耳。(高忠宪:《困学记》) 或曰:凡体验有得处,皆是悟。只是古人不唤作悟,唤作物格知至。古人把此个境界看作平常。(陆桴亭:《思辨录辑要》) 或曰:人性中皆有悟,必工夫不断,悟头始出。如石中皆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然得火不难,得火之后,须承之以艾,继之以油,然后火可不 灭。


故悟亦必继之以躬行力学。(陆桴亭:《思辨录辑要》)禅悟又称顿悟——禅宗是这么惯称的——此种顿悟则恰恰似电光,似石火; 虽是智慧的突发,闪现,却毕竟仍是一种感悟思维方式罢啦。而若要达于接近真理和认识真理的最高境界,不论是禅道的最高境界也罢,茶道的最高境界也罢,则皆尚须经由理性思维的阶梯,才有可能攀升达于理性认识的颠顶处。这
就是说,不论禅悟或者茶悟,单凭感悟思维方式,则断断乎无法达于理性认识 的最高境界。此理就无须赘言了罢。



至于说到禅悟与茶悟的殊异之处,究有哪些表征呢?对此,我这里试把个人的几点浅见,略述于下: 首先,禅悟的本旨在于感悟‘空无‘二字。若要评说参禅者的悟性如何,得道深浅,就看他对于’空无‘境界了悟达于什么程度。此乃禅道的宗教教 义使之然也。而茶悟的本旨则恰恰相反。它当然无须悟于’无‘,无须悟于’空‘。只缘 茶道是非常感性的,只要你一接触茶道生活,它就会给你的感觉器官以种种直感,包括视觉的直感,嗅觉的直感,味觉的直感,听觉的直感,触觉的直感, 乃至心觉的直感。这就需要品茗者跟茶保持零距离而打成一片,并把自己的审美视角投向茶道文化生活现场内外的人物并景物,从而得以切身感悟品茗生活 中的择侣之美,择茶之美,择器之美,择水之美,择境之美。而这一切茶道审美感悟,都是实在的,真切的,生动的,零距离的;而不是空无的,抽象的, 更不是玄奥而神秘的。此即茶悟与禅悟之间存在的殊异之一也。再则呢,禅宗所奉行的悟禅之道是强调不立文字,不可言说的。而悟茶之 道则不然也。这就是说,茶悟是可以尽情尽兴表达于言说,表达于文字的。试想想罢,人们聚坐于茶馆里喝茶,品茶,试问谁会一味枯坐在那里喝闷茶呢。 谁都懂得,茶馆本来就是摆龙门阵的场所,随意说笑的场所,休闲娱乐的场所,亦静亦闹的场所。这跟参禅悟道所恪守的绝对静寂的氛围,则迵乎其异也。


而且茶悟不仅是堪以尽情尽兴表达于言说,更有把茶道文化生活中的审美 感悟直接诉诸于各种艺术形式的,诸如咏茶的茶诗、茶文、茶歌、茶曲、茶画、茶戏、茶舞等等。无怪乎茶坛流传下来的咏茶、述茶、论茶、鉴茶的种种典籍 文字,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呢。此乃茶悟与禅悟之间存在的殊异之二也。


再一点,禅宗的顿悟之说,确乎在宗教文化中称得上是标新立异之创举。 世间没有任何一种宗教有象它这样以尊崇智慧,开发智慧为教旨的,这是中国禅教理应获得的一大殊荣。不过作为一种感悟思维方式的顿悟,每每被人们渲染得过于出格,似乎顿悟是有着非凡灵气,非凡功能的禅门道法,似乎一旦获得顿悟,则一切不解之 谜,即堪迎刃而解。这岂不是把它太过神化了么?



#2 楼主 浮生又一天 | 只看他(她)
2008-02-01 16:02:21 引用
须知,顿悟却并非属于成熟的智慧果实。应当说,它是一种不确定的思维 形态,包含有积极思维与消极思维的两重因素。因而在其演绎的过程中,既可能沿着积极思维的思路而走上接近真理,获得真理之终途。另一方面,其在演 绎的过程中,亦有可能由于被宗教理念中的某种迷思、某种幻觉的诱引而沿着消极思维的思路,走向真理的反面,终成谬误。


而茶悟则不然也。虽说茶道的感悟亦属不确定的思维形态,但却无有由于 宗教理念所导致、所造成的某种迷思、某种幻觉之发生,因而滑向消极思维而走上谬误之路的机会,相对地说,则比较不易发生,此乃茶悟与禅悟之间存在 的殊异之三也。

——引自寂庵宗泽:《泽庵和尚禅茶录》
茶道本是以禅为依归,所以和禅同样的言语道断,更有甚者,能表示出的 就不是道。

小茶席的茶道,最重要的是秉持佛法,以求悟道。
——引自千宗旦语录

——引自千利休语录

且看上述这几位茶道大师并禅道大师,他们口口声声所宣扬的乃是禅意,乃是禅性,乃是禅味,乃是禅悟,一言以蔽之,即唯禅之道是也,亦即禅道至 上主义也。不过,他们在媒体舆论上却不是这样说,特别在对外进行茶道文化交流的 时候,他们则采用另一种更其动闻的说法,即美之名曰:茶禅一味! 你瞧瞧吧,这个‘茶禅一味’的字样,令人何等悦目啊!

茶之味与禅之味, 茶之性与禅之性,茶之美与禅之美,茶之悟与禅之悟,统统兼而有之,这就叫作亦茶亦禅,两全其美,彼此不偏不倚,何等圆满融合啊!然而就日本茶道而言,他们的本意果真如斯么?否!这只要读一读他们几 位祖师的上述论说,即堪一目了然了罢。事实上是,日本茶道的所谓茶禅一味,其真谛即在禅,其主旨即在禅,如斯而已。所以在他们来说,禅道精神即茶道 精神,禅道美学即茶道美学。由是则更表明,日本茶道并非纯粹的茶道,它须恪守于禅道,服从于禅道,奉献于禅道,依附于禅道。所谓茶禅一味,则是自始至终‘一味’于禅,而断断乎不可以‘一味’于茶。这也就是说,日本茶道是不能离开禅道而独然存在的,从本质上说,它只不过是一种禅道模式耳。

(引自拙作:《茶禅一味辨》) 禅悟乎?茶悟乎?——这委实乃大难题也,哪里是我这样的小文所堪阐述得了的呢,自然不免挂一漏万,疏误多多也,尚乞读者诸君鉴识之。

鉴于上述,则我们不难推断,所谓无有禅悟就无有茶道的最高境界之说, 是全然站不住脚的。只缘禅悟与茶悟,两者存在着本质的殊异,因而它们之间压根儿就没有相互替代的条件。这就是说,禅悟断断乎替代不了茶悟,正如茶 悟断断乎替代不了禅悟的一样。再说,禅悟本身非但不是禅道通往理性思维的最高境界,而且由于它自身尚属不确定的思维形态,最终究竟能不能走向真理 的终途,尚在两可之间。既是如此,那么,所谓无有禅悟,就无有茶道的最高境界之说,岂不纯粹是属于臆断妄说么?

3 此外,禅悟理念与茶悟理念彼此混淆不清纠缠不清的现象,还表现在:禅悟有时被误解而为茶悟,茶悟有时被误解而为禅悟的情形,这在当今茶坛上亦属屡见不鲜焉。—— 譬如,昔日赵州和尚所云的’吃茶去‘,这分明是一种禅机,一种悟禅的机峰之语,表现出了引人悟道,启人禅思的禅门智慧。但而今,原本作为禅机的 ’吃茶去 之说,竟被禅门内外的一些人们,误释而为‘去吃茶’的喝茶口头 禅。因此悟禅之道,即随之错位而用来作为品茶之道、悟茶之道的一种俗语。殊不知‘吃茶去’并非‘去吃茶’之意,否则,哪里还有什么悟禅的智慧可言呢。
不过在茶坛上更其常见的,却是茶悟每每被误释而为禅悟,这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尤须值得指出的是,许是受到日本茶道理念的渲染之故罢,于今我国 茶界的某些作者,亦把茶道文化生活中的一切审美感悟,笼而统之地一概称其而为禅悟。所谓‘茶无禅则不香’啦,‘茶无禅则无味’啦,这叫什么话!莫非 若要品赏茶香,咀嚼茶味,则皆须先行参禅,先得当上佛门信徒不可么?


当然喽,茶悟被误释而为禅悟的情形,这在日本茶坛上,则更是屡见不鲜 焉。就日本茶道来说,他们奉行的乃是唯禅之道。在这方面,他们确乎是直言不讳的。且看他们的茶道大师并禅道大师,对此论述得是何等清晰罢,云:茶意即禅意也,因此舍掉禅之外,就没有茶意;不知道禅味的话,也就不知道茶味。



#3 妙尘音 | 只看他(她)
2008-02-02 13:02:29 引用

茶意即禅意



#4 小玩子 | 只看他(她)
2008-02-02 13:02:03 引用

谢谢浮生又一天分享!

#5 茶园 | 只看他(她)
2008-02-02 13:02:22 引用
禅茶不分家

#6 小玩子 | 只看他(她)
2008-02-02 13:02:08 引用
以下是引用茶园在2008-2-2 21:41:22的发言:
禅茶不分家

茶茶好,禅禅哩.在哪呀?

#7 清莲玄心 | 只看他(她)
2008-02-04 13:02:34 引用
茶意即禅意也,因此舍掉禅之外,就没有茶意;不知道禅味的话,也就不知道茶味。

1/1
m.368tea.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