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青(鲜叶)质量、鲜叶贮放、初制加工工艺以及初制厂房的设计要求,初制机具的配备原则。
2、鲜叶质量
2.1 质量等级:见表1
级别 |
芽叶组成 |
占总量% |
质量要求 |
一级 |
一芽二叶 |
70~80 |
芽叶肥壮,有幼嫩对夹叶。 |
一芽三叶 |
20~30 |
二级 |
一芽二叶 |
50~60 |
芽叶尚肥壮,有对夹叶 |
一芽三叶 |
20~30 |
三级 |
一芽二叶 |
25~35 |
芽叶幼嫩,有对夹叶 |
一芽三叶 |
30~45 |
四级 |
一芽二叶 |
10~20 |
芽叶匀度较差,有对夾、单片叶 |
一芽三叶 |
50~60 |
五级 |
一芽三叶 |
40~50 |
芽叶匀度差,有对夹,单片叶 |
一芽四叶 |
35~50 |
六级 |
一芽三叶 |
30~40 |
芽叶匀度差,有对夹,单片叶 |
一芽四叶 |
40~55 |
芽叶匀度差,对夹叶,单片叶 |
2.2 试验方法和验收归堆
2.2.1 扦样
每100千克就地各扦取上、中、下鲜叶2千克,拌匀成混合样品,然后再从混合样品中用“四分法”再扦取1千克作为定级的依据。
2.2.2 鲜叶检验
取鲜叶样品0.5千克按表1要求进行芽叶分析,按重量的比例结合质量要求确定等级。
2.2.3 鲜叶归堆:鲜叶验收后应按级别分别归堆。
2.2.4 对雨水青、露水青、隔夜青或经摊凉失水鲜叶应注明标志另外归堆。
2.2.5 对有严重红变、异味的鲜叶应严格分开,单独处理。
3、鲜叶贮放
3.1 鲜叶进厂后应立即上架或槽萎凋萎凋,确实来不及的应在贮青室内贮放、贮青室内外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室内既要阴凉,又要通风,避免阳光直射,保持相对湿度80%以上,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8℃以下为宜。
3.2 鲜叶贮放厚度不超过200mm,需轻放轻装。
3.3 鲜叶贮放中,视室温高低,每3小时~4小时翻拌一次,以免红变。
4、初制加工
4.1 初制加工机械见附录A。
4.2 萎凋
4.2.1 减重率:为鲜叶重的35%~42%。
4.2.2 感官要求:叶色转暗绿,叶质柔软,嫩梗折不断,青气消失,有清香。
4.2.3 萎凋方法
4.2.3.1 室内自然萎凋:在专门的萎凋室内、用木头柱子与萎凋篇分隔成苦干间,萎凋篇长2~2.5米,宽0.8~1.0米,每层间距15~20厘米,一般8~12层,底层离地20厘米,顶层距天花板50厘米,中间设置铁钩(用8号铁线做成)摊叶一层掛一层,逐层萎凋作业。萎凋室应四面通风,设百叶窗,避免阳光直射。
a.萎凋室温湿度:温度20~24℃,相对湿度65~75%;
b.萎凋叶量:每个篇约二平方米,摊放鲜叶,春茶嫩叶2公斤,夏秋茶2.5公斤。
c.萎凋时间:总时间18~24小时,其中春茶20~24小时,夏秋14~18小时;秋茶12~16小时,主要视萎凋程度而定。
4.2.3.2 加温萎凋(萎凋槽萎凋)因下雨等气候条件限制,可采用萎凋槽加温萎凋。
a. 萎凋槽:由炉灶、通风机、槽体、盛叶框组成;
a—1 萎凋槽体长10米,宽1.5米,高0.6米,用砖砌成,上装木架框,安放盛 叶框约十个。槽底自进风口到尾端呈2.5~3度的斜坡。
a—2 盛叶框:每个长1.5米,宽0.9~1.0米,高0.2米,框底用18目铁丝网,框一边装活门,以便下茶。
a—3 可砌炉灶,安装轴流式通风机,将冷、热风送入萎凋槽内进行萎凋,用电或柴片等为加热来源。
b.热风温度,控制在35℃~38℃。
c.萎凋时间,4~5小时,视萎凋适度程度,中间需翻拌3~4次,即可完成。
4.3 揉捻
4.3.1 技术要求:长时慢揉,分次加压,先轻后重,充分解块。萎凋叶卷曲成条,达90%以上,叶细脆破碎率达85%以上。
4.3.2 揉捻方法
4.3.2.1 揉捻时间:55~65分钟
4.3.2.2 揉捻过程压力按表2要求。
表2 揉捻压力
时间 压力 (分钟) 季别 |
不压 |
轻压 |
中压 |
松 |
轻压 |
中压 |
松 |
全程 |
春 茶 |
20 |
10 |
5 |
5 |
10 |
10 |
5 |
65 |
夏、秋茶 |
5 |
10 |
10 |
5 |
10 |
10 |
5 |
55 |
4.3.2.3 嫩度不一的揉捻叶经解块筛分后的筛面茶要进行第二次揉捻。
4.4解块筛分
4.4.1 揉捻叶经解块,要求达到打散茶团,不含茶包,分1号茶(条紧细),2号茶(条中等),3号茶条粗松。
4.4.2 通过筛网的揉捻叶力求均匀,厚度不超过2cm。
4.5 发酵
4.5.1技术要求
4.5.1.1 发酵室温度26~30℃,湿度90%~95%。
4.5.1.2 发酵时间,春茶3~6小时,夏秋茶1~2小时。
4.5.1.3 发酵叶摊放厚度,1~2级嫩叶4cm,2~3级
茶叶6cm,4~5级
茶叶8cm;春茶宜厚,夏、秋茶宜溥。
4.5.2 感官要求:90%以上叶色为铜红色,香气消失,发出茶香,即为发酵适度。
4.6 烘干
4.6.1 烘干方法
4.6.1.1 烘干机毛火:风温120℃~135℃,摊叶厚度1.5厘米~2.0厘米。
4.6.1.2 摊凉:厚度3厘米左右,时间1小时左右。
4.6.1.3 烘干机足火:风温100℃~110℃,摊叶厚度2.5厘米~3.0厘米。
4.6.2 技术要求:二次烘干,中间摊凉,以“高温、快速、短时”为原则,初烘后
茶叶含水量达25%左右,足火后
茶叶含水量为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