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4.1.1 逐件扦样法:扦取每件
茶叶的上、中、下部各40克~50克混合,把每件扦样集中,混匀。 表1 感观指标
级别 |
外 形 |
内 质 |
条索 |
色泽 |
整碎 |
净度 |
香气 |
滋味 |
汤色 |
叶底 |
一级 |
紧细、有锋苗、稍露毫 |
乌润 |
匀整 |
洁净 |
嫩香鲜浓 |
鲜浓醇 |
红艳 |
柔嫩有芽
红艳 |
二级 |
紧结,尚有锋苗 |
尚乌润 |
较匀整 |
尚净,稍带嫩茎 |
浓醇 |
醇尚浓 |
红尚艳 |
柔嫩红尚亮 |
三级 |
尚紧结稍壮 |
乌黄润 |
尚匀整 |
尚净有筋梗 |
纯正尚浓 |
醇厚 |
红亮 |
柔软红欠匀 |
四级 |
尚紧,面张稍松扁 |
乌稍庆 |
尚整欠匀 |
有梗朴 |
纯正 |
尚醇厚 |
红尚亮 |
欠柔较尚
红欠匀 |
五级 |
粗大稍松 |
棕黑 |
稍匀欠整 |
梗朴稍多 |
纯和 |
醇和 |
红 |
硬尚红稍花暗 |
六级 |
粗松 |
棕稍 |
欠匀整 |
梗朴片较多 |
稍粗 |
平和 |
尚暗 |
硬红暗、花杂 |
4.1.2 匀堆取样:采用梅花5点取样或对角线取样法,扦取每点上、中、下部各40克~50克混匀。
4.1.3 将样品混和均匀,采用“四分法”扦取对顶角的两面三刀份。反复进行几次,直至取得需要量250~1000克为止。
4.1.4 调拔验收取样:按表2随机取样。
表2 调拨验收取样表
调拨件数 |
3~10 |
11~20 |
21~30 |
50件以上 |
取样件数 |
2~3 |
3~4 |
4~5 |
每增加30件,加抽1件 |
4.2 水分检验:按GB/T8304规定执行
4.3 卫生检验:按GB9679执行。
5、审评方法:
5.2 评茶用水:选用清洁、无色、无味的泉水、自来水,其卫生标准应符合GB5749规定;不得含有漂白粉游离氯气的气味。PH值以6.5~7.0宜。
5.3 外形审评(干看)
5.3.1 条索审评
把试样(1至数个)和标准样各取100克~180克置于评茶盘中,双手握住评茶盘对角(其中一角为缺口),旋转数次后,进行条索审评。主要项目有:
a)条索紧结、粗细、嫩度;
b)均匀、完整度;
c)净度。
5.3.2 色泽审评
如前,再次摇盘后进行各号茶的色泽比较,为减少光线误差,可将茶样盘上下左右移动对比,观察,
茶叶色泽、白毫含量和毫色。
5.4 内质审评(湿看)
5.4.1 扦取小样
把试样和标样各取3克,按顺序置于审评杯。
5.4.2 湿看:用刚煮沸的开水冲入审评杯中,水要注满,加盖,浸泡5分钟,然后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依次鉴评其汤色、香气、滋味。最后将茶渣移入叶底盘中,检视其叶底。
5.4.2.1 汤色:评比汤色应及时。观察茶场的颜色和光泽度以及混浊度和沉淀物。
5.4.2.2 香气:热嗅有无劣变的过失茶,再嗅香气的高低,温嗅香气的质量与类型,冷嗅香气的长短与持久。
5.4.2.3 滋味:茶汤温度600C左右时品尝。用小汤匙取茶汤适量,倒入小盅,送入口中。先使茶汤接触舌尖,次至舌两侧,再至舌根,热后鼓动舌头打卷使茶汤均布舌的全部,进行味觉判断。最后将口中茶汤吐入吐茶筒,徐徐吸入新鲜空气,品评口中余香。检验项目为滋味类型、鲜爽度、纯度、苦涩味、回甘性。
5.4.2.4 叶底:将叶底盘中的茶渣混匀,借助视觉和手指触觉进行评判,叶底检验项目有:色泽、嫩度、完整性、其他因子,如焦灼、病、虫叶等。
6、结果评定
7、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按GB/T14456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