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座城市不知不觉中已近两个年头,在公交轮子的转动中从对这地域的渴望,慢慢演变成一种习以为然,某些棱角在时光的水流中被磨平,愉悦的忧伤的,照单全收。这里于我而言,是细腻的,粗糙的,是熟悉的,陌生的。
踏尘留韵
在福州路过的地方不算多,我是那种不会自己瞎跑瞎逛的人,于是行走的痕迹只是点点。第一个熟识的地点是省体对面的“时代金典”,那个旁边有个“天狗”日本料理的门,便是每天出入的地方。最熟悉的地方该是东街口,毕业后一直呆的地方,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假日,似乎习惯有事没事在这瞎逛,在这个地方有太多的记录。
过去,白马路是我每天必经的路,还记得很多个下班的晚上甚至一直沿着这条路,闲晃着走回家,即便是自己一个人。现在,路的方向变了,也远了,虽然经过很多遍,仍然会记不住,只知道公交站点。或许有人陪我一起回的时候,我总忘记自己去记下路该怎么走。
在幸福城和米罗街的日子,似乎远离了市中心,也远离了一些朋友,不像从前走点路就可以见见面。偶尔一个人的时候突然忘记该做什么,许是累了,许是少了某些心思,于是常常忽略生活的某些小细节。
抚尘留忆
福州的象征性地域符号和人文景观耳濡目染中也了解一些。
茶亭街是福州曾经的老城区,听说是1990年改造,记忆中,那条街的两边是许多有点破旧的小商品店,有点阴矮,灰暗,有着岁月的沧桑痕迹,当然据说某些正宗的老字号也于此。拆迁大概一年多了,已经很久不经过那条路。
三坊七巷听起来就是有故事来着,相传安史之乱后,一些南方的贵族在这里重建家园,便定居于此。据说这几条巷子出了很多名人,在那些老建筑风格和城墙上的青苔中,你仍然可以感受到它古老久远的韵味。
有人说到北京必定去长城,到福州就必定要去鼓山,于我倒没那么强烈的感觉,只去过两次,或许都是在午后,阳光有点刺眼,少了欣赏风景的情致,一路上见到更多的是行人。惟独感觉在山顶的那个亭台坐着感觉很舒服。
福州的特产,属鱼丸和橄榄,大福星的鱼丸,大世界的橄榄,该是比较地道的。至于那茉莉花的故事,人人皆知的吧。
思尘留香
不晓得何时开始,与人见面的地点习惯性的在“东方百货”门口的天桥下面,或许因为那容易让别人找到自己,也容易让自己找到别人,当我在别人身后出现,偷偷猜测别人是否被吓到的时候,当别人在我身后出现,我回头讶异的时候,许多的画面点点滴滴在心间。在这里很许多的记录,有许多的回忆。
在江滨放风筝,在金牛山公园进了鬼屋,在西湖公园玩了碰碰车,在森林公园烧烤,在玉宿舍对面那不知名的公园荡秋千------
在“提拉米苏”听了某些故事,某段提拉米苏餐巾盒子上的话,在“萨贝尔”开始对透明电梯的情有独钟,在“学生街”和某人吃烧香草的时候,喜欢用闽南语说那个叫“阿嗒籽”的东西------
中亭街,仙塔街,塔头,博美诗邦,宝龙,仓山,火车站,大利嘉,那些我去过,并非很熟悉的地方,或许还有些一时想不起来的------- 还有些地方没去过。 或许在这个地域呆久了,或多或少对它有着某种感情,尽管这个城市最初给我的印象是固执的,甚至有点压抑。
暂此搁笔,不知道这座城市还会给我什么样的回忆,那就先如此吧。
离开福州多年, 很多地方很久都没去了。鼓山和西湖还是我记忆中最喜欢的地方。
最喜欢的福州老食品有,肉松,鱼丸,燕丸,光饼,海蜊饼,糟鱼,糟肉,炖蛏,海蜊花菜炒白果,还有上饭馆必吃的炒双脆,荔枝肉,松子黄鱼等。
福州茉莉花茶的香味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
大福星的鱼丸没吃过,以前比较喜欢塔巷的鱼丸,现在三坊七巷拆了重建,不知还有没有。
谢谢陌陌小巫
离开福州多年, 很多地方很久都没去了。鼓山和西湖还是我记忆中最喜欢的地方。
最喜欢的福州老食品有,肉松,鱼丸,燕丸,光饼,海蜊饼,糟鱼,糟肉,炖蛏,海蜊花菜炒白果,还有上饭馆必吃的炒双脆,荔枝肉,松子黄鱼等。
福州茉莉花茶的香味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
大福星的鱼丸没吃过,以前比较喜欢塔巷的鱼丸,现在三坊七,巷拆了重建,不知还有没有。
谢谢陌陌小巫
昨天刚刚吃的海蜊饼.挖哈哈~
昨天刚刚吃的海蜊饼.挖哈哈~
福州的特产,属鱼丸和橄榄,大福星的鱼丸,大世界的橄榄,该是比较地道的。至于那茉莉花的故事,人人皆知的吧。
问候陌陌小巫
每一座城市,只要你用心,都会发现有更美的地方。
榕城好地方,有机会一定去看看那里的榕树。
谢谢小巫的印像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