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文学家纪晓岚先师陈自崖撰的一副联书“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后来的作家冰心94岁时书为“事因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视为心铭。
在工作和生活中,名利这东西时刻都在朝我们招手,关键是要抗得住诱惑,不被名利遮住双眼,要淡泊名利,看清做人的路,防止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
古往今来,名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自古英雄难 过名利关,大多数人把名利看成是一生的目标,耗费毕生的精力去追求它,甚至身死心未死。
中世纪的意大利,有一个叫塔尔达利亚的数学家,在国内的数学擂台赛上享有“不可战胜者”的盛誉,他经过自己的苦心研究,找到了三次方程的新解法。这时,一个叫卡尔丹诺的人找到了他,声称自己有上万项发明,只有三次方程对他还是个不解之谜,并为此而痛苦不堪。善良的塔尔达利亚被哄骗了,把自己的新发现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谁知,几天后,卡尔丹诺以自己的名义发表了一篇论文,阐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将成果攫为己有。他的做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欺瞒住了人们,但是,纸里包不住火,最终,真相还是大白于天下。现在,卡尔丹诺的名字,在数学史上已经成为了科学骗子的代名词。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对名利趋之若鹜?很简单,名利是英雄身上的光环,是豪杰心中的情结。项羽披坚执锐,聚义士,诛暴秦,囊括天下,自封西楚霸王,本是功在千秋,名传万世了,然而他仍不忘“锦衣夜行”,向家乡的父老展示他的荣耀。名利也让不会作诗的刘邦吟出了“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豪言。
名利是兵戈相争、血肉相残的导火索,是酿造人世间悲剧的罪魁祸首。本是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一代英雄吕布,却因财物而杀丁原,因美色而杀董卓,沦丧于名利之下。万代称颂的英明君主唐太宗,却为了权位,上演了玄武门之变这一惨剧。
名利是一种迷药,让有志之士为之执迷不悟。不然岳飞怎会一生戎马、弃身刀刃时,却只提“三十功名尘与土,只叹白首为功名?”不然辛弃疾那“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气,怎会突然化作“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无奈呢?
名利是一个阴森森的牢笼,圈住了众多儒生的身,也圈住了他们的心。否则孔乙己怎会在自己的偷窃行为被人揭穿后仍争辩道:“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为什么每次吃茴香豆时他总要在小孩面前炫耀一下“茴”字的四种写法?
《红楼梦》中有一首《好了歌》,这样写道: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人世间的种种显赫莫不出于名利,人世间的种种快乐莫不出于名利,人世间的种种悲哀莫不出于名利,人世间的种种凄凉莫不出于名利。让我们记住这首《好了歌》,用睿智的眼光去善待名利吧!
《清代皇帝秘史》记述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江苏镇江的金山寺,看到山脚下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不禁兴致大发,随口问一个老和尚:“你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可知道每天来来往往多少船?”老和尚回答说:“我只看到两只船。一只为名,一只为利。”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正确对待名利,我们就要学习李白把酒临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倔强;学习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刚韧;学习庄周垂钓于水、曳尾涂中的潇洒。
正确对待名利,我们就要效仿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效仿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效仿周恩来六有六无的崇高。
人活在世上,无论贫富贵贱,穷达逆顺,都免不了要和名利打交道,但是名利并不是人生追求的最终目的。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非经艰苦“修炼”不可。只要你真正地静下心来,多读点书,多思考点人生,恪守高尚道德,不贪利,不妄想,不苟得,不花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自然会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之道,自然会找到正确对待名利的正确答案。
感悟人生
一个人的物欲越强,他的名利思想也就越强。如果物欲淡一些,做到寡欲,也就比较容易淡泊功名,达到“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境界。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
人到无求不易,唯尽量少些对名利的贪欲。
人世间的种种显赫莫不出于名利,
人世间的种种快乐莫不出于名利,
人世间的种种悲哀莫不出于名利,
人世间的种种凄凉莫不出于名利。
让我们记住这首《好了歌》,用睿智的眼光去善待名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