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发帖 | 我要发帖 | 我要回复 | 转到电脑版
看 24660 次 | 回 29
#1 楼主 晨歌暮曲 | 只看他(她)
2008-08-03 11:08:11 引用

并非“秀色”皆“可餐”

  朋友带来一泡茶,说是考考大家喝茶、鉴茶的功力。

  看干茶色泽乌黑油亮,呈小颗粒状,很紧结,品相挺好。因为以前喝过类似这种形状的台湾冻顶乌龙,于是便断定它是陈年的台湾乌龙茶,朋友不置可否地笑笑,说:“继续喝,六泡以后再说话。”

  “啥茶这么神秘呀?!”既然这么说了,那就一定不会是一泡寻常的茶叶

  无言,续水,再品。

  开汤时嗅到的香气倒是与台湾乌龙很相似,但是喝下去的口感滋味却与乌龙茶相去甚远,怪怪的,形容不出属于它靠近于哪一种茶的滋味。直到六水泡完之后,倒出叶底时,朋友才揭示出神秘茶叶的答案:原来是六安茶的茶箐、按照乌龙茶制作工艺制成的。

  正所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据朋友讲,这茶是台湾人十几年前干出来的,现在运到大陆当“陈年老铁(观音)”卖。我想,如此精美“包装”的茶叶,市场价格一定不菲。

  利字当头,啥都敢为,不得不佩服台湾同胞在“创新”方面的“出其不意”。

  去年到杭州,在《茶博览》杂志社总编孙状云的办公室喝过一泡陈年铁观音,陈香浓郁,入口很稠,口腔感觉丰富、饱满、刺激,生津很快,回甘十足,喝完之后,唇齿生香,满口清新。我确信那是一泡好茶。将近一年了,记忆犹新,令人难忘。此后,虽然有很多次机会品尝过各种各样的所谓“陈年老铁”,但是,再也没有喝过一泡那么让人回味的。

  陈年普洱茶市场“火”了之后,相应的铁观音、武夷岩茶、单丛、白茶红茶等等也紧跟其后,一下子出来了那么多的陈年老茶,这种“东施效颦”的现象确实很有趣。或许前些年的普洱茶理论轰炸产生了一定的后期效果,人们好似已经习惯并且接受了“越陈越香”的概念,把一些上了岁数的老茶都看成了“可以喝的古董”,于是乎,爱屋及乌,其它陈年的发酵类、半发酵类茶叶,都成了追逐老茶者的青睐对象。

  能赶上这么一个好时代确实是这些茶叶的“福分”,更是从事茶叶生产和茶叶经营者的大好机会,至少沾上“老”字边儿之后,茶叶的价格就能翻几个跟头,能赚钱的机会谁不把握啊?!卖到好价钱固然可喜,能喝到更多种类的老茶也值得庆幸,但是,窃喜的商家和庆幸的消费者们千万别忘了,曾经在普洱茶上花过的学费和得到的教训。

  说实话,我对市场上出现的那么多陈年铁观音始终持怀疑态度,且不说那些茶叶的品质如何,光那些十年、二十年,甚至更远的年份,就让人很难相信,我曾带着疑惑询问过一位福建安溪的朋友:近两年市场上出现那么多陈年铁观音茶叶到底是不是真的?朋友苦笑着摇摇头说:我们那边过去很穷,谁会不着急去卖反而把茶叶存起来呀?!

  是啊,茶农忙碌了一年,就为这点收成,只有尽快变成现金换得柴米油盐才能心安。

  一句话,似乎捅破了一张窗户纸。

  虽然我们不能因为一种说法而断然否定有陈年茶叶的存在,但毕竟不能排除鱼龙混杂、以假乱真的可能出现,装“老”卖“嫩”的情况不是没有过,前些年普洱茶市场火爆的时候,不是就有故意把茶做旧,以冒充老茶来销售的现象吗?如今在乌龙茶市场上又大量充斥所谓的陈年老茶,这不能不促使消费者在购买时抱谨慎态度。

  毕竟,茶叶是入口的东西,生命诚可贵,健康第一位。并非秀色皆可餐。想掏银子时,先把茶喝明白了再说。

  (文/晨歌暮曲 2008-08-03)
#2 雨含烟 | 只看他(她)
2008-08-03 11:08:11 引用
生命诚可贵,健康第一位。
#3 雨含烟 | 只看他(她)
2008-08-03 11:08:29 引用

把茶喝明白了不容易耶~~~

#4 帅得乱七八糟 | 只看他(她)
2008-08-03 13:08:41 引用
以下是引用晨歌暮曲在2008-8-3 19:27:11的发言:


  毕竟,茶叶是入口的东西,生命诚可贵,健康第一位。并非秀色皆可餐。想掏银子时,先把茶喝明白了再说。


健康第一位.

#5 | 只看他(她)
2008-08-03 14:08:32 引用
学习学习
#6 曼妙儿 | 只看他(她)
2008-08-03 15:08:26 引用

秀色可餐!想告诉楼主,我收藏了不少楼主发的图片。因为我明年要在新房设计一别样的茶室,所以到处“搜刮东西”,以储备。

我也定位自己是一个不懂茶的爱茶人,可和楼主你还是相差甚远(指茶),看了楼主不少的言论,受益匪浅,学习中。

#7 夕阳西下 | 只看他(她)
2008-08-04 01:08:53 引用

实在,客观.

掏银子时,先把茶喝明白了再说。

#8 龙儿 | 只看他(她)
2008-08-04 07:08:34 引用

先把茶喝明白了

晨歌好!

#9 云萱 | 只看他(她)
2008-08-04 11:08:06 引用
中国六大类茶鱼龙混杂、以假乱真的现象比比皆是!

皆为名利而来。

茶人、茶商、茶客有几人真把茶喝明白的?
#10 茶香亲亲 | 只看他(她)
2008-08-04 12:08:28 引用
以下是引用云萱在2008-8-4 19:42:06的发言:
中国六大类茶鱼龙混杂、以假乱真的现象比比皆是!

皆为名利而来。

茶人、茶商、茶客有几人真把茶喝明白的?

茶人、茶商、茶客有几人真把茶喝明白的?

1 2 3
1/3 下一页
m.368tea.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