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在公众的逼问和有关部门的密切介入下,正在逐步切近事实真相。在这一过程中,质疑和愤怒的追问始终没有停止,生产厂商给出的每一个解释和答复,都会在第一时间引来毫不留情的反驳和更加深入的追问——人们已经无法再相信他们所说的任何东西。问题奶粉的后果不仅仅是那些可怜的“肾结石宝宝”,更为可怕的是,它重重打击着公众的信任能力。当苏丹红、孔雀石绿、毛发水、问题奶粉等一系列事件层出不穷、当食品安全变成对生命的考验,信任的丧失正像病毒一样,侵入社会的肌体。
“怀疑一切”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的。他在《方法论》中指出,研究问题要有自己的判断,任何权威的结论甚至常识,都可以进行怀疑。显然,这种怀疑精神是科学创造的前提。但如果在社会生活中“怀疑一切”成为一种思想常态,那么生存将成为一种何等艰难的事情!令人遗憾的是,商家的无良行径和监管的严重缺失正在逼迫着我们走上这条怀疑之路。
喝洁净的水、吃干净的食物、呼吸新鲜的空气,这是千百万年来地球上的人类理所当然的生存方式。如今,这看似天经地义的事情却越来越变得像是一种奢望。网上有人描述了这样一种生活“早晨掀开黑心棉的被子起床,喝杯过了期的碘超标还被三聚氰胺污染了的牛奶,吃根柴油炸的洗衣粉油条,外加一个苏丹红咸蛋,中午用地沟油炒盘避孕药喂的黄鳝,再加一盘敌敌畏喷过的白菜,晚上喝上两杯甲醇白酒,再整两瓶甲醛啤酒漱口,来份苏丹红鸡翅……这日子过的!”这当然不乏调侃的味道,但细想想,似乎又并不太夸张——这些年来,我们学会不去买特别红的红心鸭蛋,学会洗蔬菜前用水充分浸泡,学会各种“本领”辨别假冒伪劣。但问题是,我们不可能像带着弹簧秤去买菜一样,置备种种仪器设备和试纸试剂后再去购物。我们可以怀疑,但却无法检验;我们无从相信,但更无法抗拒——某亲子论坛上一位年轻的母亲急切地发问:“你们说到底给孩子喝哪种奶粉才安全呢?”没有人回答,连号称放心选择的“免检产品”都成了几百个家庭的噩梦之源,你还能相信什么呢?不过奶粉还是得买,毕竟孩子嗷嗷待哺。
食品安全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一次次向公众心理承受和社会道德底线发起恶意挑战。千万别逼着我们“怀疑一切”,如果这样的怀疑最终成为一种非正常的常态,那这个世界将是一个怎样可怕的所在!
今晚报
作者:童大焕
出乎意料,9月16日,央视新闻联播首席播音员邢质斌女士一反其流利的邢式风格,磕磕碰碰地向全世界逐家点名、全面通报了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抽检结果,从品牌、厂家到三聚氰胺含量皆一一道出,毫无保留。有三十年主播经验邢女士显然来不及对这份刚到手的名单从容准备,有关方面的急切心情表露无遗。
报道称,全国共有175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其中66家企业已停止生产婴幼儿奶粉,此次专项检查对其余109家企业进行了排查,检验了这些企业的491批次产品,专项检查显示,有22家企业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被要求立即下架。其中不乏伊 利、蒙 牛、雅士利这样的名牌厂商,而三鹿的量最大,达每公斤2000多毫克。检查结果同时显示,供应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乳制品中未检出三聚氰胺。
这个结果,使添加三聚氰胺成为行业潜规则的坊间传闻得以坐实。同时,奥运会、残奥会的乳制品中未检出三聚氰胺的事实,则反过来证明,相关乳品企业在相关事故中的责任不可推卸。
但此间最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一笔,是中央政府对于事件的处理手法。以往,一些地方政府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往往采取能捂则捂,实在纸包不住火时,就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低调”办法。但是在此次事件中,中央采取的却是“扩大化”处理办法。9月13日,早报首先指名道姓地指出三鹿奶粉质量问题的第三天,党中央、国务院即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卫生部牵头,国家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农业部、公安部、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参加,共同做好事故处置工作。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启动后,各部门迅速分工合作,紧锣密鼓地投入到以治病救人和防患于未然为主的各项工作中。卫生系统夜以继日救治患儿,截至9月15日8时,全国医疗机构共接诊、筛查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婴幼儿近万名,临床诊断患儿1253名(其中2名已死亡)。质检系统和工商系统24小时不间断检测所有奶制品,对不合格奶粉立即实施下架,不让一包“问题奶粉”有机可乘。农业部和地方政府负责切断不合格牛奶的源头,对婴幼儿奶粉生产和奶牛养殖、原料奶收购、乳品加工等各环节开展检查。政法系统加紧调查,快侦快破,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严肃处理违法犯罪分子和相关责任人。同时要求有关地方和部门要认真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和质量监管机制,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
这一切,貌似偶然,实则必然。它是我们国家经历过2003年的SARS和今年5月汶川大地震后的自然延续,是“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在危急时刻的再度体现。中央此举,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进一步落实和贯彻,必将因此赢得民心。诚如温++总理一再强调的: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在民族的进步中获补偿。如果说天灾人祸总在不断地折磨和考验我们,那么我们在抵抗相关灾难和危机中提升的价值观和制度进步,就是抵抗和防范下一次灾难的最佳武器。
这件事也在警示所有的企业和地方政府: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一切以害人为开始的劣行,不管是食品质量、安全生产、劳资纠纷,还是企业与公民之间利益纠纷中的任何偏袒与庇护,最终都要以加倍的方式来偿还。它都要以害人始,以毁己终,甚至弄不好就毁掉整个行业。这一点,在中央政府以人为本的制度建设逐渐加强、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无远弗届的今天,请相信所有的真相都会暴露于公众之前,任何人都不要存着侥幸心理。
它同时也告诉我们,以往一些地方政府处处偏袒企业的“重商主义”传统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只有人,才是一切事业的目的和主体。不从根本的制度建设上做到这一点,则其后果的严重性包括两方面:一是民众与企业之间的纠纷动辄演变成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对立与冲突;二是对企业的纵容导致其小恶不改终成大患,待到问题爆发时往往已是玉石俱焚。